看浙江“老字號”,猶如坐在時間的肩頭,追逐一串串珍貴的歷史背影。筆者日前隨商務部“品牌萬里行”在浙江探訪多家“老字號”,思考著眾多“老字號”品牌長盛不衰的必然因素。
有342年歷史的“張小泉”剪刀,最初是因為質量上的開合靈巧、刀刃鋒利,成為在宮廷和民間廣泛使用的生活用品。筆者在浙江期間,碰巧張小泉集團公司開展的
“第34屆質量月”活動結束。據張小泉集團公司負責人介紹,開展“質量月”活動的目的,就是進一步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重視質量絕非只有“張小泉”一家企業,浙江“老字號”無不視產品質量如生命。以經營點心小吃起家的杭州“知味觀”,創業以來就從選原料開始保證品質,“欲知我味,觀料便知”是其創業之本。
在參觀“江南藥王”胡慶余堂時,那塊掛在營業廳背后的“戒欺匾”讓人過目難忘。上面對“誠信”有非常具體的要求:入藥的藥材一定要“真”。在胡慶余堂的歷史上,從創辦人胡雪巖開始堅持派人到山東采購驢皮;去淮河流域采購淮山藥、生地、黃芪;去川貴采購當歸、黨參;去江西采購貝母、銀耳;去漢陽采購龜板;去關外采購人參、鹿茸等等,就是為了在源頭上保證藥品的質量。同樣,多年生產絲綢制品的“都錦生”在企業的生產、管理、銷售體系中,實施全方位監控,使“都錦生”的產品形成了獨有的質量信譽。“老字號”們的“誠信”贏得了更多市場。
走訪中發現,許多“老字號”有著只屬于自己的成長“特性”。有的“老字號”企業因為生產技術或者核心配方獨一無二,就有了長盛不衰的立身之本。這是許多“老字號”的命根子,雖然仿冒者眾,卻沒有辦法取而代之。有的“老字號”有獨特的企業管理辦法。在家族式的“老字號”中,最突出的是家訓、家規、家法,或者祖訓、祖典。這些法規具有強大的約束力,促使后世子孫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股份式“老字號”中,因組織形式已接近現代企業制度,則完全以經濟利益來約束經營者。
“老字號”之“老”是歷史賦予的,但要想在今天繼續立于不敗之地,就需要在不拋棄根本的前提下有所創新。西湖重修雷峰塔工程使用了有幾百年歷史的“朱府銅藝”,但技術上卻包含了12種創新,使塔身銅裝飾部位更有層次感和文物感。全靠手工技藝的“王星記”扇子延續百年之后,開始根據衣著配扇、為不同人群配扇。方回春堂目前也根據季節不同,為前來配藥的消費者送上一杯養生茶……如果“老字號”們能解決好目前技術含量低、規模效益不大、資金實力不足等問題,續寫長盛不衰的歷史應該更加順暢。 作者:常志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