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宋春風)7月3日,在玉林市興業縣石南鎮馬塘村,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行動示范基地-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的稻田里,從育秧到拋秧后不同時期的水稻在陽光映照下生機勃勃、長勢喜人,田埂邊高掛著一盞誘蟲燈,成群結隊的禾花魚在田溝里悠閑地游來游去……此情此景,吸引了前來參加全國免耕栽培技術現場會的150名代表。
7月3日-4日,全國免耕栽培技術現場會在我區召開。會議總結交流全國各地免耕栽培技術的經驗,以擴大此項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代表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玉林市水稻免耕栽培示范現場和南寧市橫縣玉米免耕栽培示范現場,對我區建立和完善水稻免耕拋秧、玉米免耕栽培、冬季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三免”技術體系所帶來的顯著效益表示肯定。
自2001年引進該項技術以來,“三免”技術在我區的推廣取得長足進展。水稻免耕拋秧推廣應用面積2005年845.1萬畝;玉米免耕栽培技術應用面積127萬畝;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發展到2005年的50萬畝。我區創造了推廣速度最快、實施面積最大、農民參與程度最高、技術創新最多、綜合效益最好的五個“全國之最”。2006年,我區水稻免耕拋秧應用面積有望擴至1240萬畝,玉米免耕技術應用面積將擴至153.8萬畝,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應用100萬畝。
“家有保水田,不用犁耙田,噴施免耕藥,省工又省錢”。我區農民這樣來總結水稻免耕拋秧技術所帶來的好處。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介紹,“三免”技術是糧食生產上的革命性、保護性新技術,攻克了傳統耕作破壞生態環保、勞動強度大和比較成本低增收增產難三大難題。免耕減少了水土流失及水分蒸發,提高了土壤抗旱保濕能力,據測算,自2001年以來,我區推廣“三免”技術,累計節水12億多立方米,減少機耕燃油7.3萬噸,少施化肥2180萬公斤。此外,“三免”技術改變了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種方式,降低了勞動強度,省時、高效。
國家農業部副部長范小建表示,廣西推廣免耕栽培技術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成功實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廣西推廣免耕栽培技術,政府很有號召力,工作很有創新力,經驗很有說服力。栽培技術的改革和推廣,使農業增長方式更加適應市場需求。 編輯:楊東作者:宋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