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覃世默
如何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兩岸產業分工與市場布局進行重整,以共同市場為紐帶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是海峽兩岸經濟發展的共同要求。
6月27日在南寧舉行的“兩岸產業共同市場論壇”主題演講會上,來自兩
岸的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以“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為主題,就進一步突破投資和貿易障礙,促進兩岸產業市場的整合和分工,實現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環北部灣經濟區建設與臺商投資選擇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時就如何加強桂臺合作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建立兩岸產業共同市場
建立兩岸產業共同市場,在加強交流與合作中實現共同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兩岸共同繁榮,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愿望,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符合兩岸經濟發展的趨勢。”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李金早說,兩岸產業共同市場有利于優化要素的配置,有利于擴大產業規模,有利于提高區域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有利于整個區域經濟的融合互補。通過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的探討,尋求兩岸關系演變與發展之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臺灣知名人士蕭萬長說,兩岸都很重視兩岸共同市場的建設。去年,胡錦濤總書記會見連戰及在福建考察的時候,都提出了積極促成兩岸共同市場的立場。
“隨著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廣西可以扮演兩岸經濟整合,以及東盟經濟整合的一個樞紐,同時掌握兩種經濟整合的優勢,使廣西在未來5-10年內經濟有機會大幅升級的契機。”蕭萬長說:“可以把廣西作為雙方積極進行產業的合作和整合的試驗區,以此促進兩岸共同市場的最終的實現。”臺灣宇智顧問公司董事長徐小波認為“兩岸資源的整合是趨勢”。而在這其中,臺灣不能邊緣化。
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李羅力說,通過20多年的發展,兩岸經濟已經形成了相互依賴度極高、不可分割的“兩岸產業利益共同體”,建立兩岸產業共同市場是時代的要求,兩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廣西成為區域經濟聚焦點
“廣西已經成為具有多重概念的區域經濟的聚焦點。”李金早這樣評價。
他說,目前全國經濟格局出現了珠三角、長三角、海峽兩岸、北部灣等亮點。在這個格局中,廣西地處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接合部,是西部惟一沿海地區,是環北部灣的重要部分,是中國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此外,廣西可以同時享受少數民族地區、西部大開發、沿海地區開發等政策,自頒布以來在廣西都具有很好的效應。這些都給廣西帶來了一個很難得的發展機遇。”
對此,蕭萬長也有著同樣的觀點,他把廣西看成是“兩岸共同市場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雙重試點”。
蕭萬長說,中國和東盟十國成立的第一個在亞洲的自由貿易區的前景備受全球的矚目,廣西是中國面向東盟國家的重要的窗口。南寧已經舉辦了兩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高峰會,為中國和東盟國家搭建了重要平臺,推動著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
“這是第一個大的形勢”,蕭萬長說:“另外,國務院‘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區域平衡發展大方向,并批準在玉林市設置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對處在西部的廣西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蕭萬長認為,在臺資西移承接的格局中,廣西在企業經營所需要的土地和勞動力方面充足而低廉,水電的供應量相對穩定,更何況廣西還有向東南亞擴張的地理優勢,這些讓廣西有機會吸引更多的臺商來投資。
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規劃組組長杜平說,兩岸及桂臺經貿合作在東亞經濟中的有著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廣西,這幾年的發展在西部地區的分量是很重的,它的GDP年均增長及社會消費總額在西部達到第二位,極具發展潛力。
“兩岸及桂臺經貿合作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中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李羅力說:“特別是廣西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一個窗口,一個平臺,臺灣的企業家及學者都很關注。”
共創互惠互利的格局
與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在發言中均認為,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的建設及桂臺產業合作有良好的基礎。
李金早說,從廣西來看,產業的紐帶把桂臺緊密聯系起來,兩地產業發展程度不同,互補性,依存性、交流性很強,臺灣在產業、物業、石化,物流、科技、資金及經營銷售管理等領域均走在世界的前列,廣西的工業化正處在初級階段,兩岸產業合作的空間十分廣闊,在旅游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目前桂林、玉林、北海地區等吸收了相當的臺資。
“尤其是現在環北部灣(廣西)經濟區的發展已經提上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廣西在過去發展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開發北部灣廣西區域。這給桂臺企業的合作帶來一個新的領域。”李金早表示,北部灣的開發既有碼頭的建設、港口的建設,同時也有沿海工業以及臨海的海產的開發和養殖,發展的空間非常大。
兩岸及桂臺應該怎樣合作,才能實現共贏效果?“互利政策是基礎,建立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的前提是產業共同的收益,沒有收益的合作是沒有基礎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李金早說。
李金早指出,在兩岸經貿論壇閉幕式上,中臺辦宣布15項匯集兩岸公報的措施,其中在廣西玉林設立農業合作試驗區項目,這個項目對兩岸的業界人士起到一個雙贏和普遍的共贏效果。
蕭萬長說,就長遠來說,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個大眾化的市場,在經濟政策上要彼此的協調相容,兩岸從具體的投資項目或者產業來開始進行合作,在擴大到相關的社會政策,貿易法規、關稅金融會計等各種制度的整合,最后就會達成兩岸的共同市場。
“要達成兩岸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一個雙贏的關系。這一條經濟統一之路將為兩岸長遠的政治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他說。
桂臺合作前景廣闊
在建設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的過程中,臺灣會在大陸選擇哪些產業,桂臺合作應該放在哪些重點領域?
“桂臺可以在加強交通港口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等方面合作。”李金早說:“兩岸產業共同市場的形成必然需要產業的廣泛運用,需要商品資金,技術勞動力的大量要素的流通,必須在航空、港口、物流基地等方面有一個更快的發展。
蕭萬長建議桂臺可以在農業、生物制藥、物流運輸、觀光旅游等產業進行合作。他說,臺灣在農業方面的育種、種植、收成、運銷、加工等方面相當的進步和成熟,但是臺灣的耕地面積缺乏,許多農民向外謀求發展。桂臺要借海峽兩岸(廣西玉林)農業合作試驗區,加強農產品的處理加工以及農業生產。中國西南是藥用植物的重要的產地,臺灣在這方面的技術人才相當的成熟,配合廣西當地的資源,相信未來雙方在生物制藥的產業會有很大發展的空間。廣西有對內連接國內的市場,對外聯合東南亞市場的樞紐地位,臺灣在物流運輸,管理方面的經驗以及資金可以協助廣西在這個方面的發展。
“廣西擁有豐厚的觀光資源,臺商在廣西的觀光旅游投資有些已經有相當的規模,有這樣的一個基礎,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蕭萬長說。
他建議,目前廣西的臺商投資雖然占外資的第二位,但是整體的規模還有待擴大。要擴大臺商投資規模和領域,一個重點就是怎樣形成一個群集的效應,怎么樣讓臺商在這里形成一個上中下游“一條龍”體系和水平的連接,這是廣西可以努力的方向。
徐小波認為,兩岸及桂臺的資源合作主打的市場不是在臺灣或廣西,而是“把世界的路打通,共同發展一些品牌,打到全世界去”。為此海峽兩岸在未來的經貿交流要做更多的所謂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的產業鏈。
臺灣中原大學企管系教授高孔廉建議,兩岸及桂臺在經貿合作中,必須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
“臺灣經濟的發展模式,是從中小企業成長起來,中小企業的動力,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之中的關鍵地位和角色是不容忽視的。”他說。
高孔廉認為,臺灣已經培養了相當多優秀的中小企業的經營人才,當前廣西應該請求中央開放臺商集資,準予辦理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同時,讓臺灣設立一些教育的學校,建立多元的環境,為中小企業培養國際化的人才。
期待兩岸實現三通
實現兩岸三通,成為本次論壇關注的一個話題。
去年,鳳凰衛視時事評價員曹景行在廣西的東興采訪,發現邊貿的活躍程度遠超出他的想象,但做邊貿的多是浙江的商人,而不是臺灣的商人。他說,“廣西的機會很多,臺灣商人為何不來呢,我想兩岸交通往來不便是個重要因素。”
臺灣淡江大學的教授張五岳認為,兩岸民間經貿交流已經發揮它應當有的機制,讓這樣的機制持續的優化,形成經貿關系的正常化,就必須實現兩岸三通。
“如果兩岸直航首選桂林成功,桂臺兩地的經濟活動將更加的頻繁,桂臺經貿會大幅發展,兩岸共同市場也會逐步的實現。”蕭萬長說。
孫兆麟認為,兩岸實現直接三通,經貿關系實現正常化,是兩岸經濟合作的政治基礎,如果沒有三通,沒有實現兩岸關系正常化,兩岸之間很難建立正常的合作機制,很難使兩岸經濟共同發展。
李羅力說,阻隔兩岸的三通,阻隔兩岸的雙向交通,違背兩岸人民共同心愿,雙方應該努力消除兩岸經貿交流的障礙,才能在東亞的區域經濟合作中發揮重要地位和作用。
張五岳建議,兩岸進行經貿正常化的架構需要一個機制,經貿是互利互惠的,凡能夠達成經貿合作交流機制的,手段可以靈活多樣一點。
杜平說:“無論是大三通還是小三通,廣西和臺灣能夠在這個問題上結成以海洋為基礎,或者海空為基礎的便利的綜合運輸基地。”
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 邁向兩岸產業共同市場
建設兩岸產業共同市場,要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這一機制該如何建立?兩岸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及企業家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說,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是兩岸間接貿易和投資持續過程的需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會促進兩岸的發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有助于解決經貿交流產生的各種問題;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也是打破兩岸政治僵局,推進兩岸發展的重要平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是構建和平穩定兩岸關系的有效途徑。
杜平認為,目前需要建立三個機制。第一個機制是建立穩定的兩岸緊密合作的高層次經貿合作機制,經濟投資協調機制。比較好的典范就是桂臺的合作。第二個機制是要建立相對穩定的非政府機構,建立經貿促進會。第三個機制是建立權威的可靠的兩岸經貿產業合作的平臺、經貿信息的平臺,給投資者予以正確導向。
“第四個是建立兩岸大企業集團預留產量原材料之間的前項或者后項關聯的機制,這個機制在長三角和珠三角有很多的啟發,在西部也要建立這樣的東西。”杜平說。
徐小波認為,人才培育交流機制的建立是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一個重要方面。他說:“未來兩岸的經貿永續的發展,需要的人才的數量或者是種類是無限大的。”
孫兆麟認為,兩岸合作機制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合作模式,一個是協作機制。合作模式是一種合作架構,共同市場是兩岸合作的模式之一,兩岸的協作機制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通過兩岸協商協調,提出提高兩岸經濟合作的層次;第二是通過重點領域開展分工協作,為兩岸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第三是通過雙方的協商和協調,促進兩岸經濟貿易,促進資源在兩岸的自由流動,解決兩岸在經貿中的交通。
臺灣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認為,兩岸經濟交往密切,在這樣的合作關系中,政府的角色是不可以缺席的。
趙建民說,兩岸未來在經貿合作上或者在共同市場上要有所發展,首先要解決制度性的問題,尤其是政府交流的機制勢必要建立。編輯:楊東作者:覃世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