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音亂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30日 07:47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你正在美滋滋地吃一碗方便面,這時有人嚴肅地對你說:“丙烯酰胺屬于神經毒素,動物實驗致癌。你吃的方便面里就含有丙烯酰胺。”聽完這話,你大概會驚出一身冷汗。即使這個人接著告訴你說,方便面里的丙烯酰胺并不多,其含量范圍在15~80微克/千克,估計你仍不能安心地吃下去,仍會心有余悸。 我們大多數人所接受的科學知識,差不多全是這種只言片語的東西。一旦這種不完
事實上,上面關于丙烯酰胺的表述并沒有錯,問題在于這種表述斷章取義,它忽視或者說故意漏掉了至為關鍵的“量”的概念。正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的專家指出,丙烯酰胺廣泛存在于日常食用的,包括家庭自制及工業加工的眾多食品中。但是,食物中含有致癌物和吃了就致癌完全是兩回事。判定這種物質是否真的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要有個“量”的概念。國際衛生組織制定了非常嚴格的標準,規定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不能超過100微克/千克。這是一個安全數值。 盡管完整的科學知識并不缺少,但要求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主動去掌握,這既不現實,也不必要。而在絕大多數消費者在學習與生活相關的科學知識時經常處于被動狀態,并因而造成消費知識貧乏的情況下,發揮政府職能部門及其他社會公共機構科普教育宣傳的作用,就顯得極其重要。然而,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狀況并不令人樂觀。盡管在政府的不斷努力下,我國食品安全的整體水平在上升,但食品安全事件卻一再發生,每一個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及炒作,都在消費者中引起恐慌和震動。這說明,我國食品安全面臨的最大問題并不是監管問題,而是消費者知識的貧乏,是公眾科普教育的缺失問題。 與積極的科普教育宣傳缺失相伴的,是一些消極甚至偽科學的東西大行其道。近一兩年,有關“方便面致癌說”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這一說法打著科學的幌子,對相關科學研究斷章取義,向社會發出警示,不斷誤導消費者,制造市場混亂的意圖明確,這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和食品科技組織的高度關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中國營養學會聯合召開的“中國方便面營養安全論壇”,可以看作是對“方便面致癌說”的正面回應。 “方便面致癌說”矛頭直指油炸方便面生產企業,因此事端的挑起者被懷疑是一家以“拒絕油炸,留住健康”為口號,主推自己的“非油炸”賣點的方便面生產企業。盡管康師傅、華龍等知名方便面企業對于此事的反應較為冷靜,他們表示,國內幾個大的品牌做的都是油炸方便面,對于市場上的一些“雜音”,他們不會去理會和糾纏,但作為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食品安全保障的政府職能部門或行業協會卻不能對這些“雜音”置之不理,因為“雜音”再小也足以亂律。這種“雜音”不僅誤導消費者,也破壞了行業整體利益,同時也給整個社會的發展制造了不和諧因素。 現在看來,油炸方便面致癌風波,其性質與前年的食用油“酸價門”事件及去年的啤酒“甲醛門”事件一樣,純屬企業炒作。盡管這次風波在市場上似乎并未引起太大的震動,而“丙烯酰胺”、“致癌”這些重磅詞匯,也只是小“雜音”,但我們還是希望有關部門對此次方便面事件做更進一步的調查,清除這些“雜音”。如果真的有人犯規,那就一定要對其進行嚴厲懲罰,以儆效尤。 作者:古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