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貴陽建生態經濟市受困七大瓶頸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8:53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岳振

  最近幾年,出于對環境問題的高度敏感,“環境立市”這個詞語頻繁出現在貴陽很多部門的文件里。貴陽把“森林之城”作為一個城市品牌大力向外推介,并發起、組織了各種與環境營造、保護等有關的活動。直到6月5日,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劃”(SCP)——貴陽城市咨詢會議的召開,貴陽環境問題的官方討論達到一個新的高潮。

  貴陽一直以來都有公園城市之稱,正由于此,貴陽曾經多次對城市品牌進行定位,試圖在某種品牌的帶動下為其發展帶來機會。但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諸多“品牌”所產生的“帶動效應”結果并不理想。

  環境危機中的政府反省

  在品牌定位搖擺多年后,貴陽市在2005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生態經濟市建設的決定》,其中把發展規劃總結為:“以建設大貴陽為目標,以生態經濟市為定位,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途徑,以森林城市為特點”。此前的2002年,貴陽市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批準,成為全國首個“循環經濟型生態經濟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相關資料顯示:貴陽首批24個循環經濟項目已累計投入了268億元。

  “在城市環境遭到來自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毀滅性破壞后,政府部門也感到了來自社會對生態保護要求的高度壓力。”有學者分析,貴陽市的城市經營者在環境問題上“已經開始醒悟了”。

  就在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劃”——貴陽城市咨詢會議上,與會的貴陽方面用近乎懺悔的語言對貴陽的“發展史”進行了描述:“由于前期發展主要依賴于本地資源的采掘和初級加工,經濟增長呈現出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態勢,加速了貴陽市原本生態脆弱區域的環境惡化,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生態規劃”要解決綜合環境問題

  2002年,貴陽市被聯合國人居署選為SCP在中國的第二批試點城市,貴陽的生態環境改善工程從此開始注入國際上較為領先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據介紹,以前的SCP項目都是在解決小城市發展中的單一環境問題,而貴陽市則要用SCP機制解決“特大城市綜合環境問題”。因此,基于SCP機制的《貴陽生態經濟市建設總體規劃》是涉及“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問題所展開的綜合性”課題。

  與聯合國人居署合作開展SCP項目后,貴陽生態經濟市的建設計劃開始了全面升級。在由貴陽市委托中國人民大學編制的《貴陽生態經濟市建設總體規劃》(初稿)中,對貴陽生態經濟市概念的內涵作出了八個方面的總結,主要涉及生態意識、生態法規、人力資源、礦產、氣候、主導產業、城市生態的地位、大貴陽體系等。

  規劃中提出:以生態經濟市建設開拓貴陽市快速發展的新途徑,為貴陽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的持久動力,提升貴陽市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快改善貴陽市人民的生活質量。要在“十一五”期間,形成生態經濟市的基本框架并具備基本要素,各項發展進程走上生態經濟市的軌道,生態經濟市的城市特征初步形成并得到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認可。十到二十年后,建設成效要得到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并且成為別具特色的生態經濟市。

  “生態”計劃遭遇七個現實難題

  據貴陽市政府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近幾年,為了讓貴陽的城市環境得到全面、有效的改善,政府相繼實施了以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源保護為重點的環境綜合治理的“藍天”、 “碧水”、 “綠色”、“寧靜”四項工程。在2005年,貴陽市被評為“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以及國家森林城市等,今年,“中國避暑之都”的稱謂再次證實了貴陽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

  然而,貴陽市環保部門負責人在闡述“貴陽市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問題”時,仍然指出了貴陽生態經濟市建設的諸多約束條件;《貴陽生態經濟市建設總體規劃》中也提出了六個方面的現實困難,綜合二者,主要有七個方面的制約因素:

  首先,區域競爭壓力大,經濟輻射力低。貴陽是比較落后的內陸省會城市,外向型經濟發展不夠,整體競爭力落后,與昆明、成都、重慶、南寧等西南城市相比,經濟實力明顯薄弱。從貴州省內來看,貴陽也受到來自遵義、安順、六盤水的發展競爭“威脅”,并且其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也沒充分發揮出來。

  第二,產業素質較低,對資源的依賴程度高,附加值低,第三產業發展落后。貴陽是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工業經濟嚴重依賴不可再生資源;產業鏈條短,廢棄物治理開發潛力未得到有效開發;第三產業質量較低,物流成本高,旅游業潛力未充分發揮。

  第三,生態脆弱,耕地奇缺。石漠化、水土流失問題嚴重;存在開采礦山帶來的塌陷等地質災害問題;喀斯特地貌突出,自然災害較多,局部地區污染嚴重。

  第四,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城市發展布局有待調整。中心城區人口密集,城中村問題突出;重污染工業企業地處水源地,嚴重威脅飲用水安全;貴陽市城鄉收入差距高于國內同類城市,并有逐步拉大的趨勢。

  第五,交通運輸體系不健全。城市

公共交通系統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顯,路網系統不協調,衛星城之間交通不暢,缺少智能化交通管理。

  第六,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投入不足,污水處理率低,生活、醫療垃圾處理場所缺乏、處理方式欠妥。

  第七,缺乏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存在總量與結構兩個方面的缺陷。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