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軍事同盟逆勢飛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8:53 中國經濟時報 | |||||||||
■外交筆會■王嵎生 日本首相小泉于6月28日-30日訪問美國,這是他今年9月卸任前最后一次訪美。顯然,小泉希望通過這次訪問,為他的外交和日美關系畫一個“完美的句號”,并為日本在國際上的地位樹一個新的里程碑。為此,他精心策劃和導演,日本右翼媒體也配合默契,連日來不斷宣傳日美關系的“世界意義”,強調小泉同布什氣味相投,私交甚篤,以及富有人情
誠然,小泉和布什個人獨特的性格和政策行為,對兩國關系的發展是有影響的,但他們都不是孤立的個人。美日軍事同盟之所以演變和發展到今天這種狀況,主要是雙方戰略上各有需要,同時也是冷戰思維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的反映。 冷戰結束以來的美國兩位總統——克林頓和布什,都曾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就是要領導這個世界,不允許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但“9·11”事件以來的實踐證明,美國力不從心。老盟友一個接一個同它拉開距離,新盟友更是全球難尋。所謂“自愿者聯盟”也很不牢靠。因此,特別需要日本這樣的“鐵桿盟友”做幫手。日本急欲爭取大國地位和充當“亞洲盟主”,對此當然要善加利用。因此雙方似乎越走越近,一拍即合。 冷戰結束以來,美日軍事同盟經歷了幾次“飛躍”。 第一個飛躍發生在1996年。當年4月,克林頓總統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共同謀劃軍事同盟關系的發展方向,并發表了《面向21世紀的同盟—美日安全保障聯合宣言》,對冷戰時期的《美日安全保障條約》進行了修改和補充,為美日軍事同盟關系重新定了位。次年,兩國將新的《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公諸于世。“新指針”把兩國“防衛合作”范圍擴大到“周邊地區”和針對“周邊事態”,不僅包括“日本周邊的海域”,也包括“其他國家發生的內戰和政變等引起的事態”。這實際上改變了美日防衛的性質,使之從防御性轉變為進攻性,并具有主動干預的職能。 第二個飛躍發生在2005年10月。美日“2+2”安全磋商委員會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發表了進一步強化美日軍事同盟的報告。其主要特點:一是加速美日軍事一體化,提高聯合作戰能力。二是大幅提升日本的軍事作用,使日本成為美國亞洲戰略的第一線,并爭取向西發展與北約呼應。三是公開把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作為美日“共同戰略目標”。過去在臺灣問題上的所謂“模糊政策”也明朗化了。 小泉首相這次訪美將是第三個飛躍。據日本右翼媒體報道,擬議中的兩國領導人“聯合聲明”,將把美日關系明確定位成“世界中的日美同盟”,強調日本在未來世界的重要性,突出“民主”、“自由”和“人權”等兩國共同的價值觀,并可能“包含牽制軍力增強的中國、朝鮮和伊朗”。 對美日軍事同盟的不斷加強,美日一些右翼媒體津津樂道,日本一些右翼媒體更是興高采烈,自以為得計。在它們看來,這既迎合了美國的戰略需要,也符合日本新保守主義蓄謀已久的愿望。 在目前形勢下,美日進一步加強軍事同盟,顯然是逆和平與發展的大勢而動,并不是什么好兆頭。但畢竟時代不同了,這樣的軍事同盟是不得人心的,而且自身也很虛弱。更何況,美日之間的矛盾也顯而易見。 縱觀今日之亞太,“和諧亞洲”之聲四起,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奉行睦鄰友好政策,深得人心。在此情況下,“美日軍事同盟”何處覓知音? 美日矛盾本已客觀存在,今后可能還會發展。美國要用日本這張“牌”,又要控制這張“牌”。軍事上,如果成立聯合司令部,只能是日本聽美國的,不可能相反,日本不會甘心。今后控制和反控制的斗爭不可避免。政治上(包括對華關系),美國確實要重用日本對付美方心目中的潛在對手,但不可能讓日本為所欲為,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布局,兩國實際利益很難調和,明爭暗斗實際上早已存在。經濟上,日本現在沒有、今后也不會有什么免費午餐。長期以來,日本一直在為美國戰爭費用“慷慨解囊”,大把花錢為美國埋單。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新軍事調整計劃,日本不得不擔負60%的費用。此外,日本在伊朗的石油利益也受到美國的壓制。對這一切,日本能長期忍耐嗎?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