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緩/控釋新型肥料進入快速發展期
標準缺失制約產業化進程
近年來,在我國一種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化肥養分緩沖或控制釋放的新型肥料——緩/控釋新型肥料正迅速發展,給我國農村可持續發展
帶來了新希望。其中,由鄭州工業大學磷復肥研究所研制的包裹型緩釋肥“樂喜施”得到大面積推廣;河北省三河市香豐肥業有限公司年產“香豐”控釋肥5萬噸,市場覆蓋京東、天津、唐山及東北地區;北京首創新型肥料制造有限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合作開發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可控緩釋樹脂包衣尿素”,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此外,三門峽市復合肥廠生產的“肥包肥”緩/控釋肥年產能力達到10萬噸規模,今年又與加拿大漢楓緩釋肥料公司聯手,采取貼牌加工方法推廣“肥包肥”復合肥,產品除了在國內銷售外,還出口到阿聯酋、越南、澳大利亞、泰國等國。但與其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目前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基礎標準和通用技術條件,甚至連各類產品的名詞術語定義都沒有明確統一的規范,嚴重制約了產業進步。
普通化肥帶來環境污染
由于我國過去的化肥品種單一和用量增長速度過快,以及肥料應用和使用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化肥利用率明顯下降。同時,化肥有效成分的流失,特別是氮肥流失,給農田帶來了諸多問題。
一是嚴重污染環境。二是我國不合理施肥造成的損失驚人,僅肥料流失一項,折合人民幣就高達1000多億元/年,相當于全國1000多家化肥企業的產量白白倒進地里,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三是過量施用化肥直接影響了我國的農產品品質,降低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甚至使“城里人吃啥都不安全,農民種啥都不掙錢”,造成嚴重的食品安全和農民種田增產不增收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流失到農田之外,因污染對人民身體健康和農產品質量造成的潛在經濟損失無法估量,近幾年還呈現出加重的趨勢。在北方集約化高施肥量地區,20%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超標。已造成我國近2000萬公頃耕地面積受到污染。其次,近40%的耕地受到了酸雨影響。
新型化肥提供發展機遇
目前,提高我國化肥的利用率對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資源浪費和減輕環境污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這種能夠根據農作物生長情況進行化肥養分緩沖或控制釋放的新型肥料———緩/控釋新型肥在我國進入快速發展期,不僅產量大幅度增長,而且品種、質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其特點是行業發展速度快、亮點多。
與一般化肥相比,控釋肥具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以上;二是在大多數農作物上,一次施肥就能滿足農作物整個生長期的需求,既省工又省力,還可提高作物產量8%~20%,增加農民的收入;三是可根據土壤狀況和農作物品種配制各種專用肥,施用方便;四是播種、施肥一次完成,不燒苗,不傷根,不用追肥;五是節省氮肥1/3的施用量,節省大量的制造氮肥的天然氣、優質煤和渣油,實現資源節約;六是肥料損失小,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農產品的品質。
標準缺失制約產業進步
目前,我國與緩/控釋肥產業快速發展極不適應的是沒有緩/控釋肥的基礎標準和通用技術條件,甚至連各類產品的名詞術語定義都沒有明確統一的規范,生產企業標準水平參差不齊,缺乏有效協調,整個行業和國際標準化組織的交流很少,國際標準的轉化工作進展非常緩慢。而發展緩/控釋肥產業,標準化是十分重要的,標準滯后已嚴重制約國內緩/控釋肥產業的快速發展。
許多農業專家認為,第一,緩/控釋肥標準化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行業標準,產業發展就難以正常推進。因為標準化有四個方面作用:第一,產品標準化是企業技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標準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標準是產品技術質量的象征,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第二,標準是生產和流通商共同遵守的市場游戲規則。特別是在國際貿易中,標準是合同條款的重要內容。第三,標準是降低生產成本不可缺少的依據。第四,涉及到人們健康安全的標準必須強制執行。
研發分散不利參與競爭
隨著我國各地緩/控釋肥研究的深化和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以下問題需要亟待解決:一是有關主管部門應針對當前農資市場上緩/控釋肥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的現象加強監管力度,以規范市場。二是研究適合大田農作物應用的緩/控釋肥料,應選取高效、廉價的控釋材料和設計簡單、方便、易操作的生產工藝,以降低肥料生產成本。三是盡快出臺適合我國的緩/控釋肥料相關標準,標準的制訂需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成熟一個,出臺一個。四是從發展前景來看,我國將會成為緩/控釋肥生產和銷售大國。不久的將來,也將會是主要出口國之一,而目前我國緩/控釋肥的研發沒有形成集體合力,相互之間存在技術封鎖現象,不利于參與國際競爭。 作者:唐召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