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百合花“爛市”的背后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6日 07:40 中國質量新聞網

  云南省嵩明縣阿子營鄉一位叫周永福的花農,去年承包了0.3公頃土地種植百合花。他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到年底賺了5萬多元,著實高興。向親戚借錢后他又增加了1公頃種植面積。沒想到,目前10支百合售價僅10多元,但種球成本就要30元,還不算投工、投勞、大棚、農藥等費用。他擔心,等到八九月份百合集中上市時,弄不好要“花賤如草”。周永福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阿子營鄉的百合鮮切花產量,幾乎超過了云南整個百合市場的年保有量,供大于求,以前數十元一把的“俏百合”,如今風光不再,F在昆明
市鮮花市場上4個花頭以上、每把2支的百合5元左右就能買到。

  鮮切花生產規模及產量連續十年位居全國之首的云南,業已確立了全國第一花卉大省的地位。目前云南省正在謀求打造“亞洲花都”,目標是成為亞洲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和交易中心。但反省云南花卉產業,需克服的瓶頸仍不少。

  據阿子營鄉副鄉長楊潮流介紹,近年來,花市行情好,0.06公頃百合利潤高達1萬元左右。高額的回報使當地很多農戶靠借債、貸款加入到百合種植大軍中。種植面積由去年的80多公頃迅速增加至今年的300多公頃,可產鮮切花6500萬支,大多數農民壓根沒有想到會出現“爛市”。

  云南省花卉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和葵說,高檔花卉種植是一種高風險投資,需要理性的分析,盲目跟風種植,會破壞相關市場秩序。從阿子營鄉百合“爛市”可以看出,云南花卉業急需建立有效的花卉市場預警機制。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花卉大國荷蘭的花卉生產者不參與銷售,銷售者不直接從事生產,種花的不繁殖種苗,繁殖種苗的不生產花卉,分工極其明確。由于荷蘭建立了發達的營銷體系,特別是拍賣市場的高速運轉,使花卉市場需求穩定,產品價格波動相對較小,生產者、銷售者都避免了市場風險。

  云南省農科院副院長唐開學指出,花卉產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應該是企業,而不是一家一戶的農民。要研究怎樣把企業和農民聯系起來,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生產,避免陷入小而全的小農經濟模式。

  花卉生產不能將就湊合,必須在如何提高花卉品質上下功夫,更不能盲目“跟風”。他建議花卉產業應該全面試行適合國情的“公司+花農”生產銷售模式,內聯花農,外聯市場,公司負責市場調研、生產品種、規模確定、新技術的傳播和產品營銷,花農按公司的要求進行標準化花卉生產。公司與花農構成利益共沾、風險同擔的經濟結合體,共求生存,共謀發展。

  云南花卉產業有80%是農戶從自己的責任田上發展起來的,生產規模小,品種雜而多,品質不高。記者了解到,全國最大的鮮花交易市場所在地昆明市呈貢縣鮮花生產的主體是一家一戶的花農,生產的鮮切花只有不到10%能達到出口標準。而該縣26戶種花大戶規;、專業化種植的花卉,60%都達到了出口標準。云南省不少花農和小型企業都希望開展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種出高質量鮮花。但把過去低矮的用竹子搭成的塑料大棚改造成鋼架溫室大棚,增加灌溉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昆明呈貢縣斗南村農民種花能人李仕進通過10年種花賣花積累,加上向親友借錢,才完成2公頃花地的設施改造。他希望種植3~5公頃,專門生產高檔玫瑰出口。他說:“銀行要是貸給我20萬元,我保證1年內連本帶息全部還清。”面對改造設施設備所需的巨大投資,花農和廣大資金實力不強的中小型企業不得不望而卻步。由于花農和花卉企業的大棚等設施不能抵押,因此他們無法從銀行信貸得到資金。

  有專家認為,云南花卉產業正在向規;I化過渡,如果仍然要花農和中小型花卉企業以“滾雪球”的方式完成資金原始積累,然后再完成升級換代,勢必推遲甚至難以形成規;I化、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花卉生產模式,失去發展機遇。

  但目前云南省只有斗南、玉溪等少數地區建立了花產聯,斗南花產聯吸收會員的基本條件是必須種植花卉1公頃以上,而絕大多數的花農還沒有加入花卉產業聯合會的意識,仍然零星分散、品種雜亂地種植低檔花卉,不僅獲利少,而且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也很低。云南省農科院的一位專家對記者說:“要想把云南花卉做大、做精、做強,就必須提高花卉的品質,就必須走標準化、規模化的產業化發展之路。”

作者:楊躍萍 藺以光 傅小冰/文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