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江蘇外向型經濟調查 企業變身國內吃草國外擠奶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0日 07:56 經濟參考報

  “外資崇拜”與“內資歧視”非改不可

  雖然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十強縣最新排名,江蘇有6個縣位列其中,但這并沒有減弱人們對江蘇經濟過度“外資化”特別是“蘇州神話”的質疑,以蘇州為代表的發展模式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只長骨頭不長肉”?人們究竟是應該把它當作發展區域經濟的樣板,還是把它當作應極力避免的現代化“陷阱”?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與蓬勃發展的外向型經濟相比,江蘇特別是蘇州自主創業的本土經濟顯然要失色許多,也因此招致了“蘇州經濟患上了‘外資依賴癥’,對當地民營經濟的發展產生‘擠出效應’”的指責。

  目前,江蘇經濟的主力是外資投入,一家跨國公司到江蘇來設廠,產值動輒就是幾億、幾十億,經濟指標迅速就能得到提升,所以各級政府都樂意通過招商引資來獲得政績。而招商引資的政績就是拼數字,拼優惠政策,于是乎地價越來越優惠,稅收減免越來越大膽,各種政策底線不斷被突破。

  據了解,1994年,新加坡政府看中了蘇州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條件,在蘇州城東合作開發了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隨著該園區招商條件的成熟,蘇州又在城西如法炮制,開辟了新的工業開發區——蘇州新區,提供更便宜的土地、更優惠的政策。蘇州市政府認為,市場競爭,如果蘇州不開辟新區,那鄰近的吳江、昆山甚至無錫、常州也肯定會用更加優惠的招商引資手段來吸引外資。

  江蘇一些民營企業的老板反映,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既不相信國有企業能做好,又不相信民營企業能做大,于是為了追求政績或推動本地經濟增長,盲目引進外資,過度超前開放,甚至大搞“外資崇拜”與“內資歧視”,將好的土地等生產要素優先供給外資企業。他們對外資企業實行“超國民待遇”的結果,是加重了本國企業在競爭中的劣勢地位,發展空間受到人為擠壓,江蘇民營企業難以與外資相抗衡,所以發展起來舉步維艱。

  對外商的過度優惠已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招了女婿冷落了兒”。近年來,許多國內企業紛紛“變身”外企,“國內吃草國外擠奶”就是不合理政策的結果。給民企同樣的發展空間,迫切需要適時取消諸如金融、稅收等方面的差別性政策,讓民企可以感受到同樣的尊重。

  多年來,江蘇省的發展路徑主要是依靠第二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又主要是靠招商引資。外資的大量涌入,對江蘇經濟的增長、人氣的積聚、先進管理理念與技術水平的提升無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蘇州為例,其之所以被稱為全球第9大新興科技城市之一,其經濟的科技含量明顯高于浙江的許多城市,外資的進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對于外資的引進并非多多益善。跨國資本是無根資本,有不可改變的逐利性。資本流入的時候會帶來繁榮,資本一旦流出就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專家指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需要形成內資和外資企業平衡的機制,企圖完全依賴外資構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經濟結構是不現實的。如果我們不能在引進外資中利用外資企業的溢出效應,培育出本地有

競爭力的企業,那么我們不僅不能持續地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利益,而且今天的繁榮可能就是日后的悲哀。

  事實上,目前對外資的過度依賴已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與我們的初衷不一致的情形。

  首先,從技術上而言,外資的大量涌入在占領我們市場的同時,先進的核心技術并沒有留給中國,相反對國內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擠出效應”。

  第二,從對社會的貢獻而言也不容樂觀。資料顯示,江蘇的外商投資企業平均虧損面在51%至55%左右,這與連連追加投資的熱火朝天的局面顯得極不相稱,究其原因是大量的外商投資企業為了避稅做賬面虧損。

  第三,對外資的過度依賴,有可能導致國家

宏觀調控能力下降,受制于人。一旦大量外資撤離,剩下的只能是一片殘磚斷瓦、被污染的土地和低技能的工人。這實際上已被列入美國某智囊機構所主張的對付中國的“軟殺傷”戰略之一,不能不引起足夠的警惕。

  外資過度化的問題已引起了江蘇省的高度重視,江蘇的民營企業已出現了良好發展勢頭。此外,江蘇省還努力推進從招商引資向招商引智的轉變,從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從強調“引進來”向強調“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促進轉變,從推進制造業開放向制造業、服務業開放互動轉變,從發展加工貿易向推進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同步發展轉變,從積極引進國際資本向引進國際資本與推動民營經濟國際化并重轉變,取得了明顯成效。

   本報記者 包永輝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9,8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