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打假的根本是取消超國民待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9日 13:36 經濟參考報 | |||||||||
商務部外資司日前的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對華投資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來自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薩摩亞等離岸中心的投資大幅增加,其中來自維爾京群島的投資遠遠超過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有分析人士認為,以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區區彈丸之地,其投資總量竟能超過美國,這其中包括了很多國內資金“中轉”的假外資。 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曾經向媒體披露:“按照目前學者研究中比較一致的估算
因為其中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在稅率方面,雖然按稅法規定,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都是33%,但實際上,對外資的稅率優惠,如“三免兩減”以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優惠,遠遠超過對內資企業的稅率優惠。研究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平均稅負只有11%。相比之下,中國一般內資企業的平均稅負率要高出一倍,國有大中型企業的稅負率更高達30%。除了外資企業稅負輕微,還有土地、貸款、用匯等優惠與便利,這些都保證了外資企業的贏利。 因此,內資熱衷“變臉”成為“外資”,是“超國民待遇”吸引外資的做法直接導致的怪現象。而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也就意味著對國內資本的“反向國民歧視”。 另有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境內的40多萬家外企有60%賬面虧損,年虧損總額達1200億元。更讓人費解的是,這些外企置多年虧損于不顧,在虧損之后竟又接連追加投資。為什么外企能夠長虧不倒呢?說穿了,就是在采取各種花招避稅。它們避稅成功的關鍵在于有人認為我國對外開放的目的就是鼓勵外商來華投資,如果采取嚴格的防范避稅措施,會挫傷外商的投資積極性,因此對外資“網開一面”。可是,對于我們自己的企業,卻是一絲不茍,不肯“高抬貴手”。 內資“變臉”與外資“虧損”是緊密關聯的,反映出了我國利用外資中的一些實質性、敏感性問題。正是這一系列令人驚訝的現象,不僅違背了我國吸引外資的初衷,也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的形成,而且加重了經濟發展的內耗,不利于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損害到了國家的整體利益。 國家有關部門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商務部、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和工商總局四部委頒布《關于外商投資的公司審批登記管理法律使用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明確要求:為了加強對外商身份真實性的監管,外商登記審批環節要出具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有關人士認為,這意味著一場“外資打假”運動正在悄然展開。這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更多的假外資投資進入國內,但要真正辨別投資主體操作難度也比較大。 治本之策是取消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進一步規范國內市場秩序,消除內資變身假外資的動機。 馬國川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