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沒品拍賣值得商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7日 11:14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不久前,江蘇某市一政府部門委托江蘇某拍賣公司對其查獲的部分假冒洗滌用品(經檢驗合格后)進行拍賣。此次一改以往將查獲的假冒品進行焚毀的老辦法,而是將其中可利用產品進行公開拍賣,這種做法引起一些人的質疑。事實上,在該部門“進行個案研究”之前,遼寧省某市從今年年初已經開始“推廣”了這種所謂的“環保型銷毀”方法。他們委托拍賣的,是一些假冒的品牌服裝、旅游鞋等商品。
以上兩地政府部門將部分罰沒品經過改造后進行拍賣的做法,之所以引起爭議和質疑,主要是因為罰沒品本身的市場屬性目前還沒有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確認,而在“妾身未明”的情況下,罰沒品一旦通過拍賣的形式進入市場,必然會引起一些混亂,至少會令執法部門處于尷尬境地。正如一些網民所言,行政執法部門拍賣罰沒品,表面看起來合理,實際卻不合法。行政執法部門本應充當打假的角色,可現在他們把假冒商品拿出來拍賣,這種做法無異于公然售假,實在是件很滑稽的事。 拍賣后的商品最終流向是人們最大的擔憂。如果不法批發商將競得的商品改頭換面之后重新投入市場,最終受害的還是消費者。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據了解,江蘇某市本次委托拍賣的商品起拍價分別是:香皂0.6元/塊、200ml洗發水2.5元、洗衣粉1.8元/kg,最終成交價也遠遠低于市場上同類商品價格,其中18號競拍者以每塊1.1元的價格拍得1萬塊香皂。這些經過權威部門“質量鑒定”的“商品”的超低價相當誘人,而事實上大部分“商品”也都順利拍賣掉了。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這些“商品”被人批量購得之后,究竟會用于何處? 針對以上問題,該市的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撕掉了外包裝、商標的商品從本質上已不屬于假冒產品,因而不存在知假售假的問題。而拍賣行的一位負責人也稱,雖然憑身份證,任何人都可辦理競買手續,但拍賣行同時也會和競買者簽訂保證書,他們應承諾該產品只用于購買者自己消費,不作為商品參與社會流通,并承擔由此造成的責任后果。 然而,中國行為法學會的一位負責人卻說,盡管撕掉了產品的外包裝和商標,但并沒從根本上改變假冒產品的性質,而且沒有約束力的一紙“保證”也無法杜絕假冒產品重返社會的可能。也有律師表示,將查獲的假冒產品拍賣,有違行政執法部門打假的初衷,且假冒品重新流入到消費者手中或市場,會鼓勵消費者的不正常消費,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且這類產品一旦出現了質量問題,消費者也難以維權。 我們知道,政府執法部門對于罰沒品傳統上多采取“一燒了之”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起到強大的震懾作用和宣傳效果,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的巨大浪費。有鑒于此,人們開始尋找更為合理的環保型銷毀方法,比如分類再生、 作慈善捐贈用途等,但任何方法都天生具有不徹底性,都難以擺脫成本問題。于是有人提出了拍賣這一方法。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用拍賣的形式處理罰沒品,表面看來成本最低,但其隱性成本可能更高。因此,在我們尚未找到更為合理的方法之前,切不可貿然行事,以免付出更高的代價。 作者: □ 胡立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