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辨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7日 10:06 經濟參考報 | |||||||||
近幾年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大地,一個閃亮的字眼——“跨越式發展”被廣為使用,尤其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它與“后發優勢”、“搶抓機遇”等詞語常常結合在一起,成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甚至到了言必稱“跨越式發展”的境地。據資料反映:在12個西部省區市中,就有11個提出“跨越式發展”的目標要求,其下屬的市州縣也紛紛響應,提出了各自的跨越式發展目標。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些地方決策者們憧憬著地區經濟實現趕超的急迫心情和豪邁壯志,但又不禁為這樣成風的跨越式發展浪潮而捏一把汗,究竟
經濟學本意上的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不易實現 從發展經濟學的本意來說,跨越式發展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跳過別的國家和地區一般都經歷的階段,直接進入更高級的階段。比如西藏地區沒有經歷封建社會便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美國不像英國那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過蒸汽機時代的充分發展而很快就進入了電氣化時代,這都是歷史上跨越式發展的經典事例。然而,縱觀人類社會的歷史,這種意義上的跨越式發展并不多見。究其原因,除了對一國或地區的內部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外,外部環境提供的強大推動力是關鍵因素。筆者認為,一是來源于外部社會變革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二是來源于外部興起的科技革命浪潮的強大動力。可以斷言,經濟學本意上的跨越式發展通常不會成為普遍現象,其對于外部條件的依賴性是很強的,地域范圍越小,這種依賴性就越明顯。可以說在一個省或一個市這樣有限的地域空間內,跨越式發展的實現幾乎是外生變量作用的結果,僅僅靠地區自身的主觀努力是不易達到目的的。所以從跨越式發展這樣定義的角度看,前文提到的西部那些省區市及其下屬地區的美好愿望恐怕難以成真。 眾多地區出現“數量型”的跨越式發展不可取 不過,從我國不少地區提出的跨越式發展目標內容上看,其實并非是從發展經濟學本意上來要求的,而是賦予其“GDP增長速度達到多少”、“GDP總量超過多少”、“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全省)居前幾名”等等數量上面的要求,有人稱之為“數量型”的跨越式發展。地區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幅度是應該的,這也是落后地區擺脫貧窮落后的必然要求。不過眾多地區幾乎同時提出跨越式發展目標,則不能簡單視之了,究竟其中有幾多科學合理性呢?我們不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的巨大。但一定時期內,各個地區在資源、環境、技術、勞動力等要素的提供上都有一個相對穩定、合理的承載邊界。可能有少許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可以控制在其承載邊界以內,但絕大多數地區忽然之間都具備了與跨越式發展美好愿望相統一的客觀基礎條件,委實難以令人相信。如果既要控制在各自可持續發展的承載邊界以內又要追逐跨越式發展高目標,多數地區恐怕難以遂愿。 要是問題僅止于此,那也不必深憂,畢竟不會產生很大的實質性負面影響。現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提出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地區居然大多能如愿以償。2004年,中央政府計劃的全國GDP增長幅度為7%,31個地方計劃的GDP平均增長幅度為9.77%,超出中央政府計劃2.77個百分點,實際該年全國GDP增長值為9.5%。如剔除當年國家宏觀調控降溫的作用,各地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自擬的計劃平均值。盡管我們尚未有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來斷定有多少地區實現了這樣的高增長是以突破其要素承載邊界為代價的,但從增加值率的變化,可以說明一定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增加值率即增加值與總產出的比值,1981年為0.4808、1997年為0.3788、2000年為0.3586、2005年為0.33左右,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如果不是科技進步的上拉作用,下降的幅度會更大。這種變化的趨勢折射出各地對環境、資源等要素的過度依賴和透資程度在日益加劇。這顯然與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此外,由于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值高,也容易招致統計數字摻雜水分。在2005年的政協討論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就曾很苦惱地說:“去年很多省市的GDP都達到兩位數,而國家的卻只有9.5%……各省市統計的GDP比我們核算的多了3.9個百分點。”這樣的虛報浮夸極不利于政府制定準確的經濟決策,也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力。 湖南省湘潭市委黨校:戴志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