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位環保人士自嘲:我們干的是 “雖敗猶榮”的事業——幾乎所有的環保活動,都難逃“轟轟烈烈開始、冷冷清清告終”的路數。盡管這一結論悲觀了些,但現實情況的確令人無法樂觀。且不說治了又臟的河,也不提關了又開的污染廠。就說前段時期,國內掀起創建“綠色賓館”的熱潮。有關部門號召酒店堅決不用“小六件”,把一次性的牙具、肥皂、浴液等統統趕出盥洗間,并建議入住客人自帶洗漱用品。對一次性筷子的圍剿更是轟轟烈烈,媒體大呼小叫,企業熱烈響應。去
年北方某市竟然“糾集”上千家餐館共同宣誓:拒絕一次性筷子。然而時過境遷,現狀如何?據我所知,絕大多數飯館放下拳頭之后,又將一次性筷子赫然擺放在餐桌上。而那些不受歡迎的“小六件”,并沒被打入冷宮,而是悄悄拐了個彎兒,又溜回賓館。
愿望美好,誓詞動人,場面火暴,但結局往往不明不白。為什么?我并不一概反對“宣誓”或“號召”,但內心深藏著疑慮:僅僅把環保當成一場街頭“秀”,讓環保人士充當“運動愛好者”,憑著一張薄薄的誓詞,加上照相機和攝像機,的確可以掀起一陣波瀾,但結局卻難免尷尬。最糟糕的是,那些不健康、不環保的生活方式很快就會“復辟”——因為有利可圖,因為習慣了,因為太懶。這類失敗累積漸多,恐怕會讓公眾覺得形同兒戲,并逐漸對其喪失信心。在一個信息社會,沒有什么能瞞得住老百姓。難道我們手里還缺少花花綠綠的宣傳品嗎?由此看來,與其動輒搭臺“唱戲”,不如悶頭“做功”,變“務虛”為“務實”。其實,并不需要費力“動員”和“宣傳”,而是采取低姿態,實實在在地搞一點針對污染物的發明創造,或者根治一處污染源。我認為,下決心關掉一座違法工廠,比上10次大街都有說服力;找出無害銷毀廢電池的對策,比貼一千條標語都受歡迎。比方我吧,多年來攢了數百節電池,由于害怕亂扔會污染環境,又不知道該送到何處,只好暫時存放在家中的書柜中。估計像我這樣固執等待的環保擁護者,肯定不是小數。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環保行動常陷失敗窘境,主要是缺乏實用主題。只有摒棄形式主義,在響亮的誓詞后面,綴以相應的制約措施,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舉例來說,由于資源緊缺,竹筷價格高漲,日本一家擁有百間連鎖店的飯店近日琢磨出一個點子:他們用塑料筷子代替一次性筷子,同時鼓勵消費者自己帶筷子就餐。店家還發行集點卡,自備筷子消費一次就蓋一個章,集滿10個便送500元代金券。據說,這個辦法很快得到同行效仿。這個創意的聰明之處,就在于既使消費者享受到環保與折價的雙重樂趣,又讓店家省下了買一次性筷子的錢。像這種點子,中國的餐飲業和酒店不妨虛心學一學。比如對自帶洗漱用具的客人,可以采取打折或送小禮品的鼓勵方式,并贈以“綠色使者”的頭銜。而餐館對自帶筷子的食客,更是理應加以“獎賞”——一杯扎啤,或一份涼菜。連涼菜的名字我都起好了,就叫“綠色加十分”。不難設想這溫馨的一幕:漂亮優雅的女士們相約餐館,一見面,各自從坤包里取出一副自己專用的工藝筷子。既環保衛生,又突出個性,說不定,此舉還能引發一場筷子的時尚呢。
總之,誓言的后面不應該還是誓言。 作者:小 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