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行業急需治“虛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5日 07:52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6月6日,“2006中國摩托車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中國的摩托車行業從表面來看是一派繁榮的景象,產銷數據連年攀高,但實際上處于一種“虛胖”狀態,行業在發展中可謂困難重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既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從整個行業看急需找到一條“破局”之路。 技術之困
據統計,2005年,我國摩托車產量達到1776.7萬輛,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摩托車生產和消費大國。目前,我國能生產15種排量、2000多個品種的摩托車,并且擁有強大的零部件配套體系。但缺乏技術可以說是我國摩托車行業最深的“痛”,雖然隨著摩托車工業的發展,摩托車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發展水平還無法與世界摩托車生產大國相稱,這也是“世界摩托車大國”和“世界摩托車強國”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 我國摩托車的質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盡管一些大企業在質量控制方面做得還不錯,但更多中小企業的產品質量并不能令人滿意。低質低價的國產摩托車雖然走出了國門,但是只能進入低端市場,對中高檔市場也只能望洋興嘆。由于技術的限制,我國的摩托車企業主要生產50mL~150mL的中小排量的摩托車,而200mL以上的中大排量摩托車由于技術含量高,大多數摩托車企業不敢問津。 經營之困 我國的摩托車企業既有國有企業,也有合資企業,但更多的是民營企業。在摩托車行業發展的初期,民營企業以其靈活而先進的運營機制,激活了整個行業的競爭意識,加快了我國摩托車行業的發展進程,可以說民營企業曾經鑄就了我國摩托車行業的輝煌。但是,民營企業自身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許多企業由于缺乏戰略規劃,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和行業的進一步規范,部分企業問題積重難返,因而限制了摩托車產業的升級。 另外,我國民營企業多以仿制和組裝起家,而且早期利潤頗高,使許多企業對開發不重視,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難以取得優勢地位,整個行業只能在低端市場上徘徊。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摩托車產品大部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品牌是競爭力的一種綜合體現,缺乏品牌優勢,也就說明我國的摩托車產品缺乏綜合競爭力。 生存之困 “禁摩”最早始于1985年的北京,之后隨著摩托車工業的發展,“禁摩”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展。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170多個大中城市頒布了禁限摩托車的規定。據有關方面估算,禁限摩托車后我國摩托車的年銷量減少了400萬輛,銷售額達200億元,這勢必影響到摩托車工業的發展。 在城市“禁摩”之后,摩托車企業不得不將注意力轉到國外和農村。目前,我國的消費能力還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雖然對摩托車有很大的需求量,但是消費能力有限。另外,農村對摩托車的需求停留在中低檔產品的層次上,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摩托車高端技術的發展。近兩年來,國家針對摩托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生產準入、調整出口退稅稅率、實行一車一證制度、實施歐II排放法規……這些政策的出臺,從長遠看有利于摩托車行業的發展,但是已經習慣了在寬松環境中生存的摩托車企業面對如此多的“行規”,一時難以適應。 以上種種問題都是我國摩托車行業當前無法回避的。面對重重困難,整個行業已經開始了積極行動,為促進我國摩托車行業健康發展,強烈呼吁開放大中城市摩托車市場。2006年8月,將在廣東江門市舉辦“2006中國摩托車經濟發展國際論壇”,這里有全國最大的縣級摩托車生產基地,同時也有摩托車廣東地區的龍頭企業,已形成了摩托車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國內摩托車巨頭們將共同尋找行業的發展出路。 作者:王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