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擴大 宏觀政策走向再度成為焦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3日 10:10 揚子晚報 | |||||||||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647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9%。1至5月累計貿易順差467.9億美元。5月當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332.2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130億美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則顯示,5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4%。
兩組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讓市場再度繃緊了神經:宏觀調控下一步將何去何從?會否出臺進一步的緊縮政策? 130億美元的月度貿易順差新紀錄,以及1.4%的CPI同比增幅,昨日公布的5月份兩組宏觀經濟數據,再度繃緊市場對于宏觀調控的心弦。 推高外儲造成流動性過剩
貿易順差的積聚是造成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1342億美元,比2004年增加了128%。今年以來,月度順差幾乎都保持在百億美元左右。而截至3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875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由于外匯儲備大量積累,央行不斷在市場上以本幣購入美元,外匯占款引致的流動性過剩不但對通脹造成壓力,也是投資過熱、信貸增長過快的一大原因。于是,央行不得不大量發行央票以回收流動性。 但通脹的上行壓力,以及貨幣供應和信貸增長過快的問題今年以來一直成為令央行頭痛的三大問題。最新的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5.97%,創下23個月以來新高,同時,當月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數額約為2094億元,同比增長更是接近一倍。 外匯占款繼續增多,央行對沖操作壓力增大,而流動性泛濫,又導致銀行放貸的沖動難以遏制,今年前五個月2.12萬億的新增貸款額已經完成了央行今年目標的85%,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如果6月份的貸款數據再不能得到扭轉,問題可就嚴重了。” 在貨幣供應方面,5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高達19.5%,狹義貨幣供應(M1)增長14.01%,雙雙創下年內新高。“只有信貸增速慢下來,(M2)才能回到央行設定的目標上去”,王志浩強調,“信貸減不下來,加息就還有必要。” 通脹壓力上升
昨日公布的CPI數據也使市場提高了警惕,5月份CPI同比增長1.4%,高于市場此前預期的1.2%,而增速快于4月份的1.2%,也快于3月份的0.8%和2月份的0.9%。 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未來我國通貨膨脹是“上行風險大于下行風險”,必須高度關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突出、流動性過多可能帶來的風險。 高盛(亞洲)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梁紅表示:“由于CPI增長將滯后貨幣供應12個月,因此未來一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將逐漸上升”。本周還有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等數個宏觀數據會相繼公布,專家認為如果宏觀經濟指標仍然維持目前的格局,進一步的緊縮政策很可能會如期而至。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1-5月的CPI同比增1.2%,增速不但與1-4月持平,而且也低于央行設定的3%的全年目標。但是記者也注意到,2005年全年的CPI增長是1.8%,增速也是低于此前設定的4%的目標。 人民幣繼續承壓
在中國貿易順差屢屢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絲毫沒有得到好轉,據上周公布的美國4月份貿易數據顯示,當月美國貿易赤字上升至634億美元,與中國的逆差也上升了13.4%達到644億美元,市場人士表示,這些數據很可能再度刺激美國政治家的神經,從而使一度降溫的人民幣問題再度升溫。 盡管人民幣升值將緩解出口迅猛造成的貿易順差壓力,但從目前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依然不大。昨日美元收于人民幣8.0150元,外匯交易員表示,盡管貿易順差的擴大可能導致其它國家向中國施壓人民幣加速升值,但數據本身對人民幣匯價的影響并不明顯。 從去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了1.2%,但王志浩強調,貿易順差等持續高速的外匯流入給人民幣帶來持續的升值壓力,根據渣打的測算,人民幣的貿易加權匯率已經恢復到了去年7月之前的水平,“人民幣現在必須更加靈活。”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師滕泰也表示,當前流動性過剩產生的根源是,“美元的流動性過剩以及人民幣匯率缺乏足夠的彈性”。他認為,只有采取更靈活的匯率政策,才能保證貨幣政策更加獨立。 自下個月1日起,根據外匯局的政策調整,企業對外投資將取消購匯額度的限制,但瑞銀(UBS)昨日的一份報告認為,這一為巨額外儲“消腫”的政策,短期內尚不能減輕人民幣的壓力。 進口加大石油外匯支付今年可能創新高
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原油進口6155萬噸,同比增長18.0%,其中,5月份當月原油進口1239萬噸。1-5月成品油進口1415萬噸,同比增長10.9%,其中,5月份當月成品油進口298萬噸。 1-5月我國原油出口252萬噸,同比下降6.6%,其中,5月份當月原油出口12萬噸。1-5月成品油出口529萬噸,同比下降17.2%,其中,5月份當月成品油出口110萬噸。 光大證券裘孝峰認為,石油進口的增長主要是受到需求的驅動。近年來國內需求增長迅猛,而國內產能增長有限,需求的增量部分將主要靠進口滿足。 數據顯示,我國的石油消費在去年達到3.2億噸,對外依存度為近50%。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預計,2006年我國石油消費將達3.28億噸,躋身于世界石油消費大國行列,而到2020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將達到5億噸。 目前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維持在70美元以上。中石油集團發展研究部體制改革處處長朱建軍認為,隨著石油采出程度越來越高,勘探開發逐步向復雜和困難地區延伸,石油成本逐漸增加,國際石油價格逐漸震蕩上揚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他說,2004年,我們國家進口石油花掉430多億美元,2005年花掉500多億美元。隨著今年進口量加大,油價攀升,我國的石油外匯支付可能再創新高。 而出口方面,1-5月我國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都出現了下降。裘孝峰告訴記者,出口的構成主要是三大公司此前簽訂的長期合同,中國公司必須維持一定的資源出口量。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后兩次調整了成品油的出廠價格,累積漲價幅度達到16%,有效緩解了煉廠價格倒掛的問題。專家認為,價格調整有助于抑制出口。 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數據顯示,為了緩解階段性“油荒”,該公司自4月起嚴格控制成品油出口,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62%,國內投放量同比增長9.2%。 銅進口銳減行業調控效果顯現
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中國銅和銅產品進口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3%,至82.1465萬噸,廢銅同比下降6.2%。 最新出爐的1至5月銅進口數據,反映出始于去年底對銅行業宏觀調控的效果開始逐步顯現。更為引人關注的是,中國銅進口的下降,正在動搖著需求因素對本輪期銅牛市基本面的支撐作用。 2003年以來,國內外銅價步入大牛市。在高利潤的誘惑下,國內掀起了新一輪的銅冶煉投資熱潮。據預計,2006年中國銅產量將達到280萬噸左右,增幅達到8%以上。而今年前4個月,中國精煉銅產量同比增長高達26.7%,至93.7萬噸。 專家表示,銅冶煉生產能力的過快增長,將造成國內出現原料短缺的局面。中國企業對銅精礦進口規模的擴大,必然導致進口價格上升,行業利潤下滑,甚至出現整體虧損。同時,銅冶煉行業投資規模的無序擴大,也將導致產能過剩惡果的產生。 鑒于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五部委于去年年底聯合下發《關于制止銅冶煉行業盲目投資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嚴格行業準入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今年以來銅進口量的下降反映了該政策實施正在積極顯現效果。”業內專家指出。 另外,“國內外銅價格的‘倒掛’也成為今年以來銅進口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浙江永安期貨分析師胡彬告訴記者。 胡彬指出,盡管4月25日至5月初這段時間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滬銅價格走出了一波補漲行情,但從今年前5個月的整體情況來看,無論是期貨價格,還是現貨價格,國內外銅價格的倒掛現象都比較嚴重,進口虧損較大。“價差最大的時候,進口一噸銅到國內市場銷售要虧損5千至6千元。這嚴重影響了貿易商和套利者的熱情。” 出口激增鋼鐵業進入敏感階段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中國共出口鋼材1267萬噸,同比增長35.1%;進口鋼材774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27.6%。進出口相抵后,1-5月份凈出口鋼材493萬噸。5月份當月,中國鋼材出口34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65.4%,環比增長29.2%。 “雖然國內鋼廠今年以來進行了幾次提價,但鋼材價格仍然處于較低水平,而國際市場高企的價格正好刺激了企業的出口欲望。”北京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馬忠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就鋼材市場形勢看,歐洲目前鋼材價格幾乎處于歷史頂點,CRU(英國商品研究所)5月公布的歐洲鋼材價格指數高達168.9,接近去年的歷史新高。中國的情況則大不相同,目前中國國內長材價格較去年同期低5-6%,而板材價格低15-17%。 有研究機構指出,由于我國鋼材出口價格較低,加之有盲目出口行為,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國外對中國鋼材的反傾銷。而近期可能出臺的降低出口退稅率政策,則有可能起到抬高出口價格、避免國際市場提出反傾銷等作用。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鋼鐵業又進入了一個市場價格受國際市場行情、匯率等多種因素影響的“敏感階段”。如果國家對鋼材出口退稅率大幅度下調,將對鋼廠出口鋼材效益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在國內外市場存在價差的情況下,鋼廠仍會積極組織出口,預計我國下半年出口總量將有所下降,但幅度不會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