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緣何又一次拉響通脹警報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11:19 揚子晚報

  5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06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判斷,未來我國價格走勢上行風險大于下行風險。“一定時期內價格總水平出現下跌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而服務價格、資產價格膨脹壓力加大,整體通脹潛在風險需要關注。”央行為我國經濟發展拉響了通貨膨脹的警報。

  對于通貨膨脹,國人并不陌生。回顧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歷程,通貨膨脹幾乎一
直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這同我國國情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必須以加快經濟發展為核心,根據經濟學基本規律,在快速的經濟增長過程中,一般都會發生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危害也是觸目驚心的,所以央行一直把通貨膨脹作為頭號敵人。

  央行2006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判斷我國物價水平存在上行風險主要基于以下幾點:一是投資快速增長和工業生產加快會拉動上游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工業品出廠價格的上漲;二是水、電、石油、天然氣和土地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會帶動資源價格及公用事業產品價格上漲;三是勞動工資水平上升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會直接推動價格總水平上升;四是國際上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會對國內價格產生影響;五是當前社會資金流動性持續過剩,貨幣市場利率低位運行,形成

房地產等資產價格持續膨脹壓力。

  近年來,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急升,水、電、土地等價格也是一路上揚,由此不由得讓人們想到20世紀70年代許多國家發生過的“經濟滯脹”現象,即經濟停滯不前,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今天,當同樣的情景再次出現時,已經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中國經濟能夠獨善其身嗎?

  對于此次通貨膨脹警報響起的原因,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的話極富概括性:“1至4月份各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呈現出資源導向型,表明我國經濟的增長方式還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確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市場流動性過多,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良性發展的攔路虎,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也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宏觀調控的一個根本原因。

  另一位著名經濟學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成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在談到我國國際收支面臨的“巨額持續雙順差”時指出,雙順差產生的本質原因在于我國金融市場建設的滯后、利率體系沒能市場化、

匯率制度彈性不足。金融市場建設滯后,就不能充分發揮金融調配資源的功能,不可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總結我國推進市場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可以發現,我國經濟主體已經逐步市場化了,企業獨立核算,自主經營;銀行改善治理結構、積極上市,實行商業化改革等,但上一層次的金融市場根本制度沒有改變,或者說即使有了某種改變,但還很不到位。利率制度、

匯率制度建設滯后,還根本不能發揮調節經濟的杠桿作用。

  沒有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就難以使我國經濟發展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解決我國經濟發展通貨膨脹威脅的著力點在于解決市場制度建設的滯后,必須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場。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