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注重金融為窮人服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08:51 中國經濟時報 | |||||||||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 ■本報記者孫東輝 一場關系到13億中國人切身利益的改革正在加速前行。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指出,根據中國財產分配與收入分配的現狀,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注重金融為窮人服務。 警惕“資產貧困陷阱” 中國經濟時報: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您認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是什么? 張曉晶:我認為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這次會議的重中之重。中央政府將把解決居民收入差距問題作為未來的工作重點,如提出的適當提高養老金低保補助標準等具體措施。中國進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兼顧效率和公平固然重要,但我認為要采取措施防止“資產貧困陷阱”,目前這方面很少有人提及和研究。 中國經濟時報:您能否就這方面具體談一談? 張曉晶:基于資產對于福利的影響,一些學者提出資產貧困概念。也就是說如果窮人沒有資產,那他就失去了因資產積累而帶來的福利。財富或資產分配的不平等會加劇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特別是在一個不發達的金融市場上,資金供給與需求機制形成一個怪圈:越是資產貧困者,越是不能積累資產進行投資,他們僅有的儲蓄會成為資產富裕者投資的資金來源,形成“資產貧困陷阱”的惡性循環。 中國經濟時報:在“資產貧困陷阱”中,貧困者是不是難以面對未來? 張曉晶:是的。其實資產貧困者不能分享一些制度的好處。如稅收制度,以美國為例,現行的稅收制度實際上是在維持或強化財富在少數人中的高度集中。另外,資產貧困還意味著不能分享資產增值帶來的收益。這些都導致了資產貧困者難以面向未來,他們不能通過資產積累來積極地改變貧窮的命運,而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政府的一些補助。這會消解窮人的積極性,也是在增加政府的福利負擔。 金融發展加劇了財產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中國經濟時報:那么在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方面,中國目前是怎么樣一種狀況? 張曉晶:隨著中國金融的發展,財產分配格局的變化,以及按要素分配的推行,金融因素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像現在的財富排行榜出爐,個人財富已經在用更高的數量級來衡量。像制訂物權法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以及按要素分配對于財產收入的肯定,更進一步表明財產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了。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的調查,近年來,在全國居民財產的各個項目中,最重要的是房產、金融資產和土地三項。在各項資產中,有房產、金融資產和其他資產的估計現值三項的集中率超過總財產的基尼系數,從而對總財產的分布起的是擴大不均等程度的作用。另外,我國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數已經顯著地超過一些發達國家,當今的收入分配的分化必然會影響今后財產分布的分化。因此,今后一段時間財產分布差距的進一步拉大可以說將是難以避免的現實。 中國經濟時報:結合您以上的說法,金融發展會加劇財產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張曉晶:是這樣的。近幾年的統計顯示,在財產中,增長率最高是凈房產價值,年均增長率高達近20%,其次是居民的金融資產,年均增長率也達到近17%。但農村居民長期使用的土地的價值不僅沒增加,反而平均每年以6.3%的速度下降,此外,耐用消費品的價值年均增幅僅為3.1%。 這會使那些房產擁有者房產價值增長非常快。金融資產分布差距最大的在于股票,這種金融資產增值的好處只是被少數人所獲得。這些股票投資者顯然與農民、農民工,城市下崗職工沒有太多的關系。 五大措施推動金融更好地為窮人服務 中國經濟時報:依您看來,怎么樣才能突破“資產貧困陷阱”,使金融發展成為推動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量? 張曉晶:我認為這里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推動金融更好地為窮人服務。具體來說,可以遵從以下五方面。 一是推行小額信貸與農業保險,促進農村金融多元發展。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中國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多地也是體現在城鄉收入差距上。因此,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給農村以金融支持。而小額信貸的試點與推行,正是克服了金融市場本身“嫌貧愛富”的不足,為農村金融的發展摸索出了一條較為成功的路子。 二是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體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中國則尤為明顯。但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有其獨特的意義,因為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創造了條件。在未來,解決收入差距的問題,仍在于城市化的推進以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因此,發展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也是緩解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徑。 三是正視非正規金融的合理性,允許其合法存在。非正規金融憑借其地緣和人緣優勢獲得并積累借款人的信息,依靠某種社會資本或者社會機制保證金融和約得以執行,因而能夠有效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為融資規模小、卻又不能提供抵押擔保品的借款者融資。因此,特別是在金融體系不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非正規金融的存在不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經濟合理性,能夠為正規金融提供有益的補充,對于低收入群體、農戶及中小企業等正規金融體系中的弱勢群體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不可完全替代的作用。 四是發展與收入相關的貸款,抵御低收入階層風險。窮人沒有或很少資產積累,會面臨傳統金融市場上的歧視,即窮人很難獲得貸款。針對這一問題,可以發展出一種與未來收入相關的貸款,以抵御低收入階層的風險。這種創新方式是指,不再是根據擁有資產的多少,而是根據未來的收入水平發放貸款。 五是建立個人發展賬戶,幫助窮人進行資產建設。過去解決收入差距問題,重點是放在收入再分配上,而從金融角度來看,促進資產的長期積累將更為重要。作為國家政策,資產持有是社會投資的一種形式。實施資產社會政策是包括金融創新、稅收、轉移支付等在內的一項系統工程,但其核心是援助人們建立個人發展賬戶,形成和發展個人資產,以及充分使用個人發展賬戶發展自身,用賬戶的金融資產支付長期投資的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在中國,如何重新設計個人發展賬戶還處在探索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