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項新技術的推廣運用,都是對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一次考驗。5月27日,世界第一跨度、國內第一重量——長108米、重1400噸的鋼箱梁成功吊裝在加寬改造的重慶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面等高處。重慶特檢中心以其精湛的技術水平、檢驗實力和創新理念,對該工程吊裝設備的現場制造、安裝質量進行了全過程監督檢驗,圓滿完成了安全質量把關任務。
然而,回首千噸鋼箱梁吊裝前后的30多個日日夜夜,重慶特檢人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石板坡長江大橋加寬改造工程主橋主跨全長333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橋梁。為了減輕橋梁自重,主跨中間部分采用了鋼結構橋體,其鋼結構橋體全長108米,重量達1400噸,由武漢造船廠整體制造后,從長江運到石板坡長江大橋進行吊裝。該鋼箱梁技術不僅能使橋身重量減輕約4000噸,還因為減少了一個橋墩,為長江航道通暢、實現萬噸巨輪抵渝創造了條件,成為建橋史上新的里程碑。但是,其中又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多方參與,要求不一,合作者多,技術來源不一,是該項工程的特點。吊裝系統由重慶橋梁工程總公司和英國多門朗科技公司聯合設計、制作、安裝,其中設計是按照英國標準進行的。而該吊裝系統的主提升千斤頂油缸、液壓站、控制系統、提升鋼絞線又由英國、法國提供,這就形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混血兒”系統。
業主方明確提出,起重設備必須經過質量技監局特檢部門檢驗合格后才能施工,而施工方認為,采用了英國的成熟吊裝技術就不需要檢驗了。作為接受委托檢驗的特檢中心堅持原則,克服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檢驗起重設備工作量都大得多的困難,主動與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和監理方進行多方協調和溝通,終于達成共識。
將鋼箱梁從長江吊到60米高的加寬改造新橋進行合龍,從技術和施工上都存在較大的難度和風險。承擔該起吊任務的設備是一種專用的吊裝設備,結構復雜,受力大,受力梁和構件的數量多,屬于復合結構的吊裝系統,其驅動機構、控制系統都是從國外引進的,目前國內沒有該設備的檢驗規程。而建設方提供的資料不多,檢測專家不僅需要核對譯文資料的準確性,還要了解英國標準與我國標準的差異。制定檢驗規程不僅時間緊、工作強度大,更重要的是怎樣克服這些技術難題,確保全國第一重量的吊裝工程順利實施。
當特檢中心項目組專家4月25日接到任務、拿到該吊裝系統的部分圖紙資料時,發現沒有該設備的安裝檢驗技術要求,一切都是未知數。專家們首先熟悉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抓重點,了解該設備的主要構成和主要原理,盡快查閱現行的國家標準,了解掌握英國標準和我國標準的差異,加強與重慶橋梁公司和英國多門朗科技公司的聯系,然后結合該設備的實際情況,提出檢驗依據,編制檢驗方案,明確檢驗方法,最后科學、合理地確定了8類45個檢驗項目,覆蓋了吊裝設備安全運行的主要方面,得到了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和監理方的認同。
根據檢驗計劃進行檢驗,特檢中心專家于5月1日、16日和18日分別向施工方提出了書面整改意見21條,但在臨近吊裝復檢時,仍然有主縱梁三角支架立柱垂直度超標和主縱梁之間的連接強度兩項重要指標達不到要求。檢測專家們堅持原則,據理力爭,于25日晚再次下達了書面整改意見,促使施工方對3片立柱垂直度超標、主縱梁之間連接強度兩個關鍵問題進行了整改,并校正,同時要求英國設計方給予確認,之后才出具符合要求的檢驗報告。
檢驗、調整,把握起吊裝備的質量水平,協調、溝通、合作,促進新技術的實施,確保吊裝工作安全、順利,是對特檢工作的考驗。1400噸重、108米長的鋼箱梁的成功吊裝,實現了“世界第一跨”的成功合龍,創造了重慶建橋史上的奇跡,也考驗了重慶特檢中心的檢測工作。 作者:周 雪 蔣 樵/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