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袁蓉君報道上周,全球市場的急劇波動,引發了新興市場基金兩年來規模最大的資本流出。外資在大規模流入之后的撤離給新興市場金融穩定所帶來的風險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根據世界銀行5月30日發表的2006年《全球發展金融》年度報告,2005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凈流量達到破紀錄的4910億美元,驅動因素是私有化、企業并購、外債再融資,以及投資者對亞洲和拉美地區本幣證券市場的強烈興趣。
盡管油價高企、全球利率上調、全球國際收支不平衡日益嚴重形成了種種不確定性,但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流量仍然出現急劇上升。據世界銀行估計,2005年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增加到了1920億美元,比2003年的850億美元大幅增加,驅動因素是全球流動性寬裕、發展中國家信貸質量穩步改善、發達國家收益率降低,以及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資產的興趣增加。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券利差降至歷史最低,信用等級獲得上調,使他們2005年的債券融資額達到破紀錄的1310億美元,在2004年102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
近期特別是上周市場的大幅度下跌,已使得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越來越感到不安。“就使這些國家獲得發展本國市場的時間而言,目前這個時刻相當關鍵,”報告的第一作者曼蘇爾·戴拉米表示,“許多發展中經濟體,一半融入了全球金融體系,另一半卻還在這一體系之外,目前它們處于半開放、半封閉的狀態。”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副行長弗朗索瓦·布吉尼翁說,資本流量增加反映出很多發展中國家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增強。不過,全球金融進一步趨向一體化,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何保持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構成了難以應付的挑戰。
私人資本劇增反映出中低收入國家2005年的經濟快速增長,據估計GDP增長率達到6.4%,主要因素是中國和印度兩國經濟增長率分別達到9.9%和8%。除去這兩個國家,其他進口石油的發展中國家平均增長率為4.3%,比2004年的5.7%有所下降。非洲、亞洲和東歐地區的增長率預計到2008年都會保持在5%以上,拉美地區接近4%。
世行全球發展趨勢小組的負責人漢斯·蒂莫說:“油價高企,利率上調,通貨膨脹壓力加大,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制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集中地區的增長,不過這些地區的增速預計仍會超過高收入經濟體。雖然發展中國家從整體上經常項目赤字接近平衡,但石油進口國的赤字大幅增加,反映出油價上漲的影響以及部分國家的快速增長缺乏可持續性。”
資本流動急劇增加也反映出發展中國家之間貿易流量上升和金融一體化。南南貿易額在2004年增至5620億美元,比1995年的2220億美元大幅增加,2004年南南貿易額占發展中國家貿易總額的26%。南南之間的外國直接投資也在上升,2003年達到470億美元,而1995年為140億美元,2003年南南之間的外國直接投資占發展中國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37%。
編寫《全球發展金融》報告的世行發展預測局局長尤里·達杜什說:“雖然這種良好的經濟表現有好的政策支持,但也反映出良好的外部條件的影響,而這方面預期會趨向減弱。很多發展中國家在快速增長的同時,業已用盡了盈余以及其他可用于吸收高油價的緩沖手段。因此,他們仍然很容易受到未來沖擊的影響。這些沖擊包括部分經濟體出現經濟過熱,全球失衡問題的無序發展,全球石油供應突然中斷,以及許多發展中國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其他商品價格下跌的可能性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