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何時才能走出GDP考核誤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4:5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中國經濟周刊》提供的數字表明: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年均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為7.5%。而在全國31個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預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達13%,最低為8.5%,普遍超過中央提出的總目標1~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沒有正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和要求,存在誤解。為此,國家發改委在4月13日下發《關于請各地區科學確定本地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區發改委加強對地市州、縣市“十一五”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指導,明
一段時期以來,由于多種原因,一些干部在實際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為中心”,只看重修路、修廣場、城市亮化等“大工程”,以為蓋了幾幢高樓、修了幾條大路、照亮了幾條大街就是一種政績,卻沒有看到或是不愿意去管居民區沒有路燈等小事,似乎繁華的外表足以掩蓋這些小小的缺憾。盡管上項目、辦企業、搞投資等“大工程”,能加快地方經濟增長速度,但如果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容易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給后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目前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區域,由于過于追求增長速度,過度開發,已經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若再按照較高增長目標的要求進行開發,勢必大大超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帶來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削弱我國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陳清泉在今年兩會所言,片面追求GDP,不僅可能斷送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而且可能誤導中國經濟走向經濟殖民化。筆者認為:今后各地考核干部的政績,既要看地方經濟建設的成果,又要看地方社會進步;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硬環境的加強,又要看軟環境的改善;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增長的總量,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又要看黨的建設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唯GDP是舉的誤區。(劉純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