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學者把脈社會隱疾:"三無問題"影響社會穩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10:16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六日電 題:中外學者把脈社會隱疾 中新社記者 俞嵐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消除社會隱疾,日前舉行的中國經濟高峰會“共享改革成果,共建和諧社會”圓桌會上,北大教授張維迎、清華教授秦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香
原有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張維迎認為“中國社會要和諧,最重要的是要發展”,現在中國面臨的問題可能非常多。最讓人擔心的是,未來三五年內中國勞動力成本將大幅上升(他的估計是上升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而技術創新又不能在短期內彌補成本提高帶來的競爭力下降,再加上人民幣可能繼續升值,這些都將給發展造成極大挑戰。 馬丁·沃爾夫在“驚訝”于過去二十五年間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之余,亦提醒中國要考慮未來的發展模式。在他看來,中國必須解決好經濟增長過分依靠出口、投資增速長期高于GDP增速、金融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三無問題”影響社會穩定 丁學良的“三無問題”即無地、無房、無業。具體而言,便是喪失土地的農民、喪失住房的城鎮居民和喪失工作的未到退休年齡的人。他說,任何一個社會里如果有相當多的人屬于這三個范疇,“這個社會不要說和諧,連穩定都很難”。 按照丁的說法,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快速、規模最大的移民潮,即都市化。他估計未來二十年時間里大概有三億人要從中國的農村移到城鎮,“對農民土地的征收過程是誰都扭轉不了,因此喪失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而且誰都阻擋不了”。此外,成片的城鎮改造使得愈多的居民逐漸失去住房;而一些國企效益欠佳、大學擴招過快等造成失業問題日益嚴峻。 “三無問題”觸及到城鄉、農村,觸及到青年人,受教育和沒有受教育人的生存底線。丁學良擔心,如果“三無問題”不能得到有效緩解,會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產生阻礙。 處理好公正、公平、效率三者關系 馬丁·沃爾夫說,按照國際標準來說,中國的不公平已經“超標”了。這種“超標”體現在地理上也體現在階層上。 秦暉認為,中國除了公平和效率關系以外,更重要是公正和效率的關系。他強調,競爭本身應該公正的,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產生公平問題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張維迎覺得中國在改進效率和促進平等方面的矛盾并沒有像人們想象中那么大。他表示,全球化本身會帶來不同收入階層的變化。要使中國真正的平等,工資地區差距要縮小,資本的地區差距要縮小,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要真正放開市場。 改革取向需兼顧各方利益 秦暉坦言,目前中國要“追求一種沒有分歧的改革大概是不可能的”。他表示,中國社會有價值的多元,也有利益的多元,不同的價值,不同的利益都應該有提出訴求的權利。中國下一步,中國的改革進程應該建立一種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價值都有提出訴求進行博弈、協商和討價還價的權利。 李曙光也認為,二十余年的改革為中國創造了豐富的成果,但如何分享這些成果本身又有可能會對和諧社會產生沖擊。中國目前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制度性保障不足,對規避和解決改革當中的矛盾和糾紛的立法不完善,執法缺乏力度,司法救濟不充分。(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