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老百姓的消費共識還真不少,比方這句“便宜沒好貨”就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近日,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現,一些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使用很薄的鋼板材料生產,產品質量堪憂。技術監督部門對此詳細解釋:做一扇門的鐵皮成本接近500元,還有鎖具100多元、填充料的噴漆、拋光費用數十元,工人工資40元。再加上管理、運輸等費用,一扇達到國家標準的防盜門成本價格約為700元。此外,合格的防盜門單門重量應在40公斤以上。凡是低于此價格和重量不足的防盜門需謹慎購買。
一筆賬算清,比發布一百遍警示都管用。讓消費者識假辨劣,選優擇質,最直接的辦法從價格下手。道理一旦說透,人民群眾心服口服。
雖然嘴上嚷著“便宜沒好貨”,許多消費者在買東西時,仍然不自覺地遵循著“圖便宜、撿實惠”的傳統。尤其是在那些購買力較弱的消費者心中,價格永遠為第一要素。還有的人不顧一切,非處理品不買,哪怕過期失效,只要便宜就行。這種思路很容易中了圈套,人家只需將價格杠桿稍稍翹一下,就能把你領進“陷阱”。這就需要有關部門替他們掌握一個尺度:即便是過期、處理的產品,也存在一個質量標準。尤其是一些事關安全的產品,絕對不可粗心大意。比如我原先的鄰居陳大哥,平素勤儉成性,就連家里用的電線全是劣質處理品,接線板用黑膠布纏了又纏。那天,兒子洗澡時不慎觸電,幸虧搶救及時才挽回一條人命。自那之后,老陳花錢將家中所有的電線、插座和接線板全部換成國產名牌。還見人就說,關鍵時刻,怎能“便宜”?所以說,“便宜至上”的指導思想,用于早市買蘿卜是可以的,但如果購買大件商品時依然沿用,很可能給自己和家人添麻煩。
當一種新品問世,物價等部門就應該根據該商品的層次、質量、市場前景等諸多因素,為其限定一個“市場最高價”,同時,也要限定一個“最低價”。防止不規范商家“漫天喊價,就地還錢”。那樣的話,擾亂市場秩序不說,還會使消費者失去安全感。而動輒爆發的價格大戰,往往導致兩敗甚至三敗俱傷的結局。這個時候,就應像江西質檢部門那樣,用科學數據說話,有理有據地把價格誤區徹底封死。只要權威數字一公布,盡管有些廠商在包裝上下功夫,或在公告投入上舍得花錢,終究遮掩不住產品的真實價位。很遺憾,恐怕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物美價廉”仍就是個理想。這就需要廣大消費者改變思路,提高認識。比如,當我們準備為家里添置一臺優質空調,那么就不要想著用買一般彩電的價錢;而我們想購買一臺普通電視機時,也不要惦記用熨斗的價格就能拿下。在口碑極佳的廠商那里,“一分錢一分貨”的硬道理和民間那句“便宜沒好貨”同樣古老和富于生命力。此時,明碼標價就等于彼此信任。
不過,這里我要向大家“坦白”:盡管道理講得呱呱叫,但我家新裝的防盜門僅500多元。按照權威部門的說法,它肯定是一扇質量低劣的“假門”。噓———,小聲點兒,在我將它換掉之前,千萬別讓歹徒聽見啊。 作者:林 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