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廉租房建設為何步履蹣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6日 08:56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劉雪濤 西安市是全國較早實施廉租房制度的城市之一。早在2001年,西安市第一批共264套廉租房就已竣工,但令人遺憾的是,一方面,這些房子始終被空置,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而另一方面卻是近7萬低保戶無房可住或住房極度緊缺。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這種局面?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此做了調查采訪。 一個低保戶的住房夢 40多年來,王長安一直住在西安市鼓樓西邊北院門22號的大雜院里。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很難想象在市中心竟然有如此破敗的房屋:在10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凌亂而密密麻麻地搭建了10余間低矮的房子,過道上堆滿了雜物。這些房子大都是土木結構,因為年代久遠,有些已風化,看上去隨時都可能坍塌。房頂的青瓦也已殘破不堪,為了遮風擋雨,這里的居民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房頂加鋪石棉瓦,一些房頂上的石棉瓦足有半尺多厚。由于房子低矮,室內光線很差,即使在陽光明媚的大白天,如果不開燈進屋,根本無法看清里面的情形。更讓居民們揪心的是,由于整個院子比周圍地勢低近1米,每逢下雨,雨水就會倒灌進來,為防雨水灌進屋里,居民們只能集體行動,用臉盆等將水往外舀。 據王長安80歲的老父親講,這里的房屋最少已經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所有權屬于西安市房管局。幾十年來,房子沒有增加,人口卻越來越多——在這個局促狹小的院落里,總共住了10戶近30口人。王長安一家6口人就擠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里。幾年前,王長安下了崗,家里就斷了經濟來源,兩個孩子每年幾千元的學費已經很讓他頭疼,更不敢有買房的念頭。 王長安告訴記者,2003年初,西安市房管局曾通知他和鄰居們去申請廉租房。然而,當他們趕去填寫申請表時,卻被告知因為“不符合條件”,不能給分配房子。因為按西安市當時的規定,申請廉租房的條件是:西安市城六區非農業常住人口;持有市民政部門出具的最低經濟收入家庭的證明;無房戶或人均居住面積低于8平方米的家庭;對社會作出突出貢獻且收入較低的住房困難戶。因為他們都不符合最后一條,所以不能給分房。 264套廉租房閑置近5年 記者從西安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早在國家于1999年提出發展城鎮廉租房之前兩年,西安市政府就已經開始每年從財政拿出250萬元解決貧困家庭住房難問題,而用這筆資金建設的總投資1600萬元的西安市首批廉租房早已于2001年底全部竣工。 但令人遺憾的是,直到現在,這批廉租房仍然無法入住。 日前,記者在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明德門廉租房小區采訪時看到,這里干凈整潔,只是少了些人氣,偌大的小區里空空蕩蕩,與周圍熱鬧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記者觀察發現,小區里共有6棟樓11個單元,共264套房,其中2、3號樓入口處的鐵柵欄上都是“鐵將軍”把門,這些鐵鎖看起來早已銹跡斑斑。其余4棟樓上都有人居住,其中1號樓上最多,4、5、6號三棟樓上還有一些零星的住戶。 據住在這里1號樓的戈大爺介紹,他以前住在張家村,2004年8月,西安市政府為了安置市內部分危漏房戶,就將他們搬到了這里,全部48戶都住在1號樓。而其他幾棟樓不知為什么始終沒有人住。 記者還了解到,這里的264套房屋建筑面積共14000平方米,房屋結構統一為兩室一廳,每套住房的實用面積均為40多平方米。這些房屋自建成后,就一直由西安市政府有關部門下屬的一家物業公司管理,僅每年的維護費就要幾十萬元。 就在記者同戈大爺攀談時,一個年輕男子向記者走過來,戈大爺告訴記者“那是小區里管事的”。記者遂向該男子亮明身份,該男子卻并不理睬,快步向外走去。記者追上去詢問情況,“這里共住了多少戶,都是些什么人,目前小區如何維護?”該男子并未停步,邊走邊說:“我只是這里看房子的,(具體情況)說不清楚。”記者又問:“住在4、5、6號三棟樓里的是什么人?”已走到大門口的該男子停住腳步,沒有好氣地說:“那是我們單位的人,臨時住在這里。”記者再次追上去問:“你是哪個單位的?”該男子頭也不回地走了。 大門口一位姓王的住戶告訴記者,該男子姓徐,應該是房管局的工作人員。 政策不明導致廉租房空置 既然西安市是全國較早實施廉租房制度的城市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264套廉租房在建成5年后依然空置?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西安市房地產管理局。 該局廉租房管理處一位姓李的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2003年4月7日,西安市政府就已頒布了《西安市城鎮廉租房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規定,西安市解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難題的方式為“政府配租”,即政府直接為缺房困難家庭提供租金低廉的住房。同時也對申請廉租房的家庭規定了非常嚴格的限制條件。但即使如此,在實施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主要原因是西安市貧困家庭眾多而廉租房非常有限。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2005年6月,當時的西安市廉租房管理中心向西安市政府上報了新的《西安市城鎮最低收入廉租房管理辦法》,相比前一個《辦法》有了較大的修改,主要是由“實物配租”調整為“貨幣補貼為主,實物配租為輔”。 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廉租房問題非常敏感,政府為此也很頭疼。西安市目前納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困難居民有近7萬人,若以實物配租,以西安市有限的財力,每年能提供給低保戶的房子根本無法滿足需求。啟動廉租房貨幣補貼政策,可以讓更多符合條件的最低收入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廉租房待遇。然而,貨幣補貼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如何解決也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此,即使新的《辦法》出臺了,也還需要制定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然而直到今日,這一新《辦法》的實施細則依然沒有出臺,使得廉租房制度的實施缺乏詳細的政策依據。 該工作人員坦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已建成的264套廉租房被空置了近5年之久。而全市的廉租房制度也基本上等于沒有實施。這也造成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戶貧困家庭申請廉租房成功。” 所有的問題似乎都聚集到了“錢”上。 記者從西安市有關部門了解到,若要完全解決目前西安市7.09萬常住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政府建設廉租房的資金投入達25億元之巨。這對于西安市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財政壓力,目前尚無法解決。 根據西安市2003年4月7日公布的《城鎮廉租住房管理辦法》規定,除了政府財政預算安排的住房保障資金外還包括了另外三個資金來源:一是從直管公房售房款中提取的部分資金;二是從住房公積金收益中按10%提取的資金;三是社會各界捐贈的資金。 但來自西安市房管局廉租房管理處的消息稱,這筆資金非常有限,與所需資金的差距依然非常巨大。 西安一家房地產咨詢公司的負責人李某向記者分析,廉租房長期以來主要靠財政和社保資金投資建設,但是這兩塊能提供的資金非常有限,造成了資金匱乏的現狀。而由于廉租房的開發很難獲得正常投資回報,導致社會資金也不愿涉足該領域。從而使廉租房建設資金匱乏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于全國很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