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學“營救”節能產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5日 07:56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5月20日,第六屆世界計量日紀念活動在全國許多城市展開,繼第四屆的“計量與節能”、第五屆的“計量與能源”之后,今年的主題更加鮮明地打出了“計量與節約能源”的旗幟。我國政府也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國對于節約能源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但與此同時,民用節能產品老百姓“不買賬”的狀況隨處可見。那么,原因何在,又如何克服節能新技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康艷兵博士告訴記者,我國市場上并不缺少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但是市場卻比較“冷”,從政策制定方面找原因就在于應該出臺的政策還沒有出臺,已經出臺的政策存在執行不力等問題。康艷兵說,幾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部分相關用能設備的能效標準、能效標識等政策,這些措施不僅為產品進入市場設置了能耗準入門檻,同時解決了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對提高我國相關產品的節能水平和消費者的節能意識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比如,建筑節能標準出臺了很多年,實際上執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時,相關政策還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節能產品價格普遍高于普通產品,老百姓不愿意購買,造成了市場“冷”。但是,我們不能奢望每個老百姓都是“活雷鋒”,這就需要政府制定各種基于市場經濟特點的配套政策,為節能產品的推廣和利用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充分調動市場。比如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出臺相應產品的節能激勵政策,給企業或者購買節能產品的老百姓補貼、減免稅優惠等。 專家分析,造成市場“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真正用于節能事業的資金太少,用于培養和推動市場的資金更少。中央政府一直強調節能優先,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卻仍然把開發能源放在首位。同時,數量已經很少的資金支持的大多是些具體的節能項目,給予研究、宣傳等公益性活動的資金少得可憐。事實上,政府在節能方面的資金投入應該更多地用于公益性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對培養和推動節能市場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黃維的觀點是:要科學地看待節能問題。黃維認為,節能工作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龐大的、系統的工程,其中包括產品設計、生產、運行管理等諸多方面,但是現在卻出現了把節能當作賣點來炒作的現象,以致在節能領域出現一些違背科學精神的概念和做法。 黃維認為,第一,產品要想達到節能的效果,不能僅僅依靠增加某種裝置,還要從產品設計入手。比如給冰箱加變頻器可以達到節能目的,但是,一臺變頻器的成本在500元左右。那么是否可以通過改變設計降低節能成本呢?比如,可以把冰箱的保溫做得再好些;現在冰箱有兩個門,將來是否可以用三個門,使用中可以少跑點冷量;也可以通過某種管理方式,使開門的時候少散點冷量。遺憾的是這個工作沒人做。第二,改變使用方式,提高節能效果。現在人們常常把節能的希望寄托在某種高級節能產品上,但往往使用中造成的能源浪費更大。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提高老百姓的節能意識,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節能竅門,這樣效果也許更好。第三,節能工作不是搞運動,不應該單純推銷某種高級節能產品。比如,如果希望在空調和采暖方面節能,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建筑保溫,提高墻、門、窗等的保溫性能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至于使用變頻空調等節能產品只是一種輔助手段。 對于節能產品認證問題,北京一家認證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認為,首先,有的企業為了在銷售產品時有賣點選擇了做節能認證,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可以做節能認證。對于這個問題相關管理部門和認證機構應該有識別能力。其次,制定科學的節能認證技術參數是關鍵。對于有能效標準的產品可以按照能效標準開展認證;而沒有能效標準的產品則要由認證機構自行制定指標,現行的做法是在現有標準基礎上把能效指標提高幾個百分點作為節能指標,但是到底提高幾個百分點合理還需要有更加科學的依據。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不僅會影響節能效果,還會損害節能認證的社會形象。 作者:丁 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