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米的大壩、四百幾十萬立方米的混凝土中硬是沒有發現一條裂縫,甚至發絲般的淺層裂縫也沒有。三峽大壩不僅改變了長江5000年的固有形態,更改變了世界“無壩不裂”的歷史。
滔滔江水扶閘攀涌,疊現出“高峽出平湖”的人間奇跡;巍巍大壩昂首矗立,展示著“當驚世界殊”的盛世輝煌……站在185米高的三峽大壩
上,看,上游平湖如鏡;聽,下游驚濤拍岸。上下游之間,一“壩”腰斬長江。泄洪底孔激流奔涌卷起千層浪,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勢和豪邁盡收眼底。
5月20日14時,隨著最后一倉混凝土的澆筑,三峽大壩全線封頂。2800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而成,三峽工程混凝土澆筑總量和澆筑強度均居世界第一。
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慶典現場,人們歡呼,就如同那兩條醒目的紅色條幅所書,他們不僅“慶祝三峽大壩全線達到設計185米”,更是驚嘆于“精細管理把三峽建成一流工程”!
共和國的權威認定
站在185米的大壩上,就如同站在60層的高樓頂上。
“三峽三期澆筑的四百幾十萬立方米的混凝土中,硬是沒有發現一條裂縫,甚至發絲般的淺層裂縫也沒有。”兩院院士、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潘家錚說。
三峽大壩不僅改變了長江5000年的固有形態,更改變了世界 “無壩不裂”的事實。
進入三期施工后,國務院三峽建委任命潘家錚任三峽樞紐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組長。他對工地提出了一個似乎不近情理的要求:“三期工程右岸大壩能不能做到不出現一條裂縫?能做到這一點,三期大壩就是名副其實的一流工程!”
而在外國壩工界早就有一句名言:“無壩不裂”。三峽二期工程中就曾出現了一些表面和淺層裂縫。
潘家錚坦言,三峽大壩主壩是一座高181米,體積達198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重力,對這樣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要完全避免開裂幾乎是不現實的要求。
但是,三峽人最終在“不現實”中創造了現實的奇跡,“無壩不裂說”在右岸大壩失靈。潘家錚稱,三峽大壩不僅是世界上最宏偉的混凝土重力壩,也是一座質量優良、安全可靠的大壩。
這是共和國對三峽建設質量的權威認定!4月3日至7日,國務院三峽工程質量檢查專家組第15次到三峽工地現場檢查。
據埋設在三峽大壩各部位的16252支檢測儀器的檢測結果表明,三峽大壩基礎變形小于1毫米。專家組認為,三峽三期工程施工質量完全處于受控狀態,單元工程合格率100%。左岸機組安裝和地下廠房開挖質量很好,右岸大壩沒有裂縫。
為三峽工程立“法”
標準是橫,管理是豎,整個三峽工程就在橫橫豎豎的交叉中,與縱橫錯落的鋼筋和水泥織就了一張高質量的網絡,鑄造成一道堅固不摧的大壩……無形的標準和有形的水泥凝固成一座亙古的豐碑!
從總工程師到民工宿舍,從總指揮部到各個工地,在三峽,你隨時可以看到一本本《三峽工程質量標準》。據三峽總公司總工程師張超然介紹,幾乎所有的標準指標都高于國內水電行業規范,有的甚至超過國際標準。
制定一流的質量標準是實現一流工程的起點。三峽人忘不了。1998年1月初,三峽誕生了自己的第一部“法律”——《三峽工程質量管理辦法》。
30個土建工程質量檢測標準,62個金屬結構及啟閉機制作、安裝質量檢測標準,50個水力發電機組安裝質量檢測標準等。150多個質量檢測標準里:砂、石的基礎開挖,鋼材的焊接,機電的安裝……張超然說,三峽工程建設中每一個需要質量檢測的項目都有具體的質量標準,為三峽工程立“法”,是讓三峽工程質量管理走上規范化的關鍵。
張超然介紹,三峽工程建設所需原材料的主要技術指標,均由設計單位提出,經專家審定后確定。對于大壩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水泥和粉煤灰的技術指標,均嚴于國內外同類工程水泥控制指標,在國內外水電工程也是首例。
干了近30年木工專業的武警水電總隊副總隊長吳朝棟說:“我從上海虹橋機場干到這里,要數三峽的技術最高,真是不到三峽,不知什么是高質量呀!”
他們曾經在對底孔閘門安裝螺栓的抽樣檢查中,發現一個試樣強度不合格,工人們硬是在上萬個螺栓中將這批螺栓全部揀出來。從每一個數據、每一張圖紙開始,到每一道工序、每一條焊縫、每一個螺釘之間,都充分準備,認真施工,嚴格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洋監理”眼中的“三峽模式”
質量來自科學的管理體制。而今,三峽工程有20多項經濟技術指標名列“世界之最”,兩次截流都是挑戰水電建設技術極限。為保證工程的進展和質量,三峽總公司建立了工程的創新體系。
10多年來,他們以“一流工程、一流質量、一流管理”為目標,在體制、科技和管理方面創建出“三峽模式”,通過創新來激活先進生產力,逾越一個又一個質量極限。
如今,三峽工程逐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以運用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等為代表的“三峽模式”管理機制已日臻完善。
潘家錚說,應用法人負責制從基礎上保證了項目的質量。另外,在業主和施工單位之間,通過“第三者”監理單位進行全程負責監控,這對工程的質量是一個有效的保障。它的長處在于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而非事后給一個檢驗結論。先進的工程監理更有條件實現國人對三峽工程質量的期望。
而今我們已經司空見慣,不管是什么建設項目都要實行招投標制度,這就是當年三峽率先在工程建設初期進行了比較深入和具體的嘗試后,并由此積累下了我國重大建設項目實行招投標制度的第一輪實踐經驗。目前,以項目法人負責制為核心,以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為支柱的“三峽模式”,正一步步地隨著三峽大壩的加高而走向了成熟。
這套“三峽模式”,還被法國電力公司推廣到世界各地。
曾擔任三峽工地“洋監理”的美國專家邁克林這樣評價“三峽模式”:“中國文化特別強調人際關系,而我在三峽工地上感受最深刻的,是一種科學而嚴謹的制度的力量。相信中國人知道如何建大壩,關鍵是引入一種觀念、方式,有利于進行質量控制。靠這種力量,中國人在三峽創造了人類奇跡!” 作者:王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