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貴難以產業化 煤制油熱遭質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1:3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在“富煤少油”的中國把黑乎乎的煤變成油,無疑是高油價時代的一個福音。繼今年2月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廠奠基后,神華煤制油項目也向實質操作階段邁出了一大步。最近又有剛剛奠基開工的內蒙古伊泰煤制油項目也聲稱是“國內首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間接煤制油項目”。一個接一個,“煤制油”事業好不熱鬧。 據一業內人士估計,到2020年,我國煤炭直接液化總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年1600萬-1
煤炭企業熱衷“煤制油”是有理由的。在南非,薩索爾公司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成為少有的成功者。國際上有一個煤變油項目運行效益的通行法則,即只要每桶原油的價格在22-28美元之間,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因而出現“煤制油熱”不足為奇。 而這種投資熱如今引起了業內的討論和質疑。業內專家擔憂,一哄而上的做法將給中國“煤制油”發展帶來危機隱患與負面影響。還有一個問題是,目前這些項目都是分散進行,呈遍地開花、無序發展之勢,煤制油投資巨大暗含金融風險。 也有專家從一開始就不大認同“煤制油”的做法。認為中國是貧油國家,但并不意味著為緩解能源緊張就必須發展煤制油。雖然中國煤炭總體儲量不小,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60%,煤炭資源也是有限的。煤制油項目不是真正的優化方式。以一種稀缺資源去替代另一種稀缺資源,是要付出代價的。 (嚴娟娟)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