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開放的閘門不斷打開
新華社電19日,匯集了900多個項目、總價值700多億元的《中國文化產業2006投融資項目手冊》在第二屆文博會正式發布。專家表示,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開放的閘門不斷打開,文化產業正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爭相發展的“新寵”,中國新一輪招商引資爭奪戰已悄然打響。
文化產業成招商引資“新寵”
在本屆文博會上,一些地方為了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落戶,可謂想盡了辦法:會議開幕一個月前,河南焦作市就廣邀各地企業組成“文博會文化產業考察團”赴實地考察,最終就6個項目達成了投資框架協議,吸引資金6億元;貴州幾個城市的代表團聯合舉辦項目推介會,簽約項目31個,簽約金額超過65億元。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蔣年云表示,這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對文化產業表示出如此大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產業“魔力”驚人。由于投入低、消耗少、附加值高,切入文化產業,能拉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二是門檻不高,啟動相對容易。三是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而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符合產業調整的方向,可以享受眾多的政策優惠。
三大因素制約文化產業
對于這些急于發展文化產業的地方政府來說,困難是不言而喻的。云南江城縣前來文博會招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說,當地林木資源非常豐富,他們想搞個根雕加工項目,投資需要500萬元,計劃了好幾年,可是找不到資金來源。另一個問題是缺乏銷售市場。比資金和市場更讓人頭疼的是中介服務。特別是市場信息的匱乏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圍城現象”。統計顯示,2005年國內文化消費的潛在需求達到5500億元人民幣,而海外資本對于中國文化產業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由于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對象,更多的資本只能在門外焦急地徘徊。
文博會搭建投融資平臺
為實現文化項目與資本的成功對接,本屆文博會下足了功夫。在海外招商方面,通過各種手段,本屆文博會有組織地邀請預登記的專業觀眾2萬多人,其中海外觀眾3421人。同時,他們還與300多家海內外的投融資機構建立了聯系,其中包括很多風險投資公司。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王永章說,由于政府相關的社會服務還不到位,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現了文化產業項目找不到資金、資金找不到合適的項目的問題。文博會好比是為文化產業搭建的一個人工魚礁,看上去似乎只是一個空架子,但國內外的資本和項目都在向這里聚集,最終收獲的將是中國文化產業生機勃勃的明天。
(夏天/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