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資源城市畸形繁榮埋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2日 05:07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劉世昕 提起2005年下半年開始的環保治理,2000年就開始在烏海淘金的張老板至今還要發幾句牢騷。由于環保治理設施不過關,在去年鐵合金價格最高的那幾個月,張老板的企業不得不在清理整頓的高壓態勢下停產治理,眼看著就要到手的幾百萬元泡了湯。
張老板在投資數百萬的環保設施后,終于在幾個月前獲得了恢復生產的許可,但他還時不時要抱怨幾句,“當初來投資的時候,政府可沒說要上什么環保設施,是敞開了門給盡一切優惠條件請我們來的”。 也因此,一開始的幾次清理整頓,張老板說自己沒少和環保部門較勁。當政府要求他停產治理時,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初為了招商引資,地方給出了很多優惠條件,甚至一些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也能堂而皇之地發展,現在整頓了,企業在市場最好的時候停產,這樣的損失誰來埋單? 張老板說,他所在的那個工業園區,原來有幾十家鐵合金企業,現在只剩下屈指可數的幾家,很多規模小的企業治理不起,干脆連廠房和設備都不要了,這些企業的損失又由誰來賠? 張老板抱怨地方政府讓他蒙受損失的說法或許有些牽強,畢竟企業必須上環保治理設施,法律早有規定。但一個事實是,當張老板等一批投資者在進入“黑三角”地區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時,的確得到過一些政府部門擦邊球式的邊緣政策鼓勵。 張老板至今還記得當時地方招商引資的“熱情”,“不管哪家企業的老板有事要辦,即便是夜里12點,一個電話,我們所在的工業園區的主管主任都會親自到場處理”。 除了對老板們事無巨細的關懷外,和張老板一起來投資的老板們還認為當地投資環境好的另一個表現是有很多優惠政策。比如,至今在某市的政府信息網上還有這樣的信息,“凡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從事高載能工業生產的企業,從1998年8月1日起均享受含稅實繳0.256元/千瓦時的優惠電價,這在全國也是最低的”。這樣的優惠政策,實際很早就被有關部門清理了。 在采訪中,記者也聽到這樣的聲音,認為企業經營肯定是有風險的,這其中包括政策風險。作為企業的經營主體,應該研究政府的產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記者在采訪中碰到一位姓陳的老板,和張老板一起來烏海投資,他就認真研究了國家的法律,在別人都沒有上環保設施的時候就上了一套。盡管他的環保設施從來不運行,盡管當時有人罵他傻,多投了幾十萬元,可是當清理整頓開始以后,他卻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作為企業,的確應該多研究政策以規避風險。可是,對整個烏海來說,地方經濟由此受到的影響又該由誰來負責?政府的數據已經表明,今年一季度,烏海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滑。 在清理整頓后,烏海市再一次面臨產業的選擇,現在當地敞開大門歡迎的是那些規模大,能拉長產業鏈,產品附加值高的企業,看起來比原來進了一步,可是環保部門又再次發出警告,警惕高載能的大企業扎堆西部引發能源緊張。 烏海究竟該何去何從?誰又該為這里的畸形繁榮埋單? 本報北京5月21日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