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中國區域經濟專網 > 正文
 

振興東北政策實施近兩年 老工業基地商機涌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6日 10:1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融資導刊》記者 伊曉霞

  四天時間,四個地方,長春招商團憑借35個項目就從閩粵兩地簽走了367億元的資金,雖然是紙上黃金(簽約額),但每個項目的含金量卻惹人關注。難道在實施振興東北政策之下,老工業基地已經步入商機涌動的新時期?南方企業東北淘金的黃金時代來臨了嗎?

  振興東北政策效果顯現

  振興老東北工業基地的政策實施以來,整個東北地區到底有沒有看得見的實惠?當本刊記者向千里迢迢從吉林省趕到廣州招商的白山市副市長姜有為提出這個問題時,他笑了。他說,你知道我們白山市去年的經濟發展狀況嗎?“去年我們市的GDP增長17.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4%,財政收入增長44.1%,規模工業增加值31.44%,這種增長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他說,這都要感謝優惠政策的實施。

  在享受到的國家優惠政策中,姜有為認為有四點讓這個城市受益最大。一是增值稅轉型,二是項目貸款貼息,三是社保和

養老保險并軌,四是在重點行業中,國有企業實施的政策性破產。他說,特別是社保和養老保險的并軌,讓很多老國有企業甩掉了包袱,得以輕裝上陣。

  白山市是吉林省的一個縮影,也是整個東北地區的一個縮影。

  2004年,是黨中央、國務院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的開局之年。這一年,中央先后在東北地區實行了一系列促進振興的優惠政策,改革試點逐步展開,支持政策相繼實施,資金和項目進一步向東北老工業基地傾斜。

  2004年4月,

財政部、農業部、
國家稅務總局
聯合下發了通知,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實行全面免征農業稅政策,擴大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補貼范圍和規模。2004年中央財政對東北三省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達53.1億元。詳細國家扶持糧食政策:種糧農民能得多少良種補貼。

  2004年7月1日起,國家又在東北三省8個行業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對具備條件的部分礦山、油田適當降低了資源稅稅額標準;給予三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增值稅轉型等促進東北振興政策的推行,讓越來越多的外來客商把投資目光投向東北。隨著外來資金的不斷注入,當地的民間投資日趨活躍,東北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投資“洼地”效應逐漸顯露。

  除此之外,2004年國債資金繼續向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傾斜。繼2003年第一批100個東北地區工業結構調整改造國債項目批準立項以后,2004年又安排了第二批197個國債項目立項,到2004年10月中旬,32個項目的國債資金已經到位。這兩批項目投入的重點是圍繞建設基礎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工業基地。

  國有企業項目商機涌動

  5月10日,吉林省赴珠江三角洲招商,首日簽約竟超200億元,而國有企業項目就是招商亮點。老工業基地的國有項目吸引力在哪里呢?

  在人頭攢動的招商現場,記者“逮”到了吉林省國資委招商引資辦的副主任孫松濤。吉林省的國有資產情況,他已經爛熟于心。

  據孫松濤介紹,目前吉林省現有國有資產731億,國有企業是1053戶。他說,2004年10月,王珉來到吉林當省長,為了發展吉林,他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國企改革。改革的目標就是吉林省的省直國有企業,要在當年6月底完成改革。現在,工業類企業改制已經完成,只需進一步完善。剩余的那批企業,主要是商貿類及交通企業。比如這次帶來的79個國有項目,31個是產權改制項目,其他是建設投資項目。產權改制主要是商貿和交通建設。建設項目主要體現在工業企業。孫松壽說,建設項目都是吉林省的好項目,但是資金不足,或只有一部分,因此希望發達地區的企業共同投資開發。

  目前這些企業的大門已經向內外資企業全面敞開。孫松濤說,這些企業的改制將會非常到位。首先是職工身份轉換到位,從純粹的國有企業職工,轉變為純粹的非國有企業職工。第二個是國有資產退出到位,這里有兩個概念。一是中小型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將完全地退出,可以由民營企業或其他性質的企業重組。二是大型國有企業,這類企業將實施多元投資主體,企業多元化,如股份制。第三個到位就是債權債務處理到位。第四個就是整體改制到位。孫松濤解釋,整體改制的概念就是,整個一個大企業不能改一部分,比如大企業只改一個車間,這樣就不能算改革。

  之所以要這樣改,孫松濤說,因為吉林的國企占的比重特別大,如果按現在的思路改革,改后吉林國企占的比重還要占30%。

  國有企業項目優勢在哪里呢?孫松濤認為有兩方面。一是資源優勢,這是整東北地區共有的優勢,如土地優勢、勞動力優勢等。另一方面,是吉林省特有的地方資源優勢,如糧食和森林工業。

  [新聞鏈接]促進振興優惠政策

  中央先后在東北地區實行了一系列促進振興的優惠政策。

  一是在黑龍江、吉林兩省實行全面免征農業稅政策,擴大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補貼范圍和規模。2004年中央財政對東北三省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達53.1億元。

  二是繼遼寧之后在黑龍江、吉林兩省推開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落實個人賬戶需要補貼約18億元,對下崗職工解除勞動關系補助金補貼近55億元。

  三是為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已支付三省60多戶破產企業補助金163億元,占全國用于這方面資金的23.3%。

  四是在部分中央企業啟動了分離辦社會試點工作。

  五是從2004年7月1日起,在東北三省8個行業實行增值稅轉型試點;對具備條件的部分礦山、油田適當降低了資源稅稅額標準;給予三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轉自振興東北網)

  [專家提醒] 東北淘金不能盲目

  客觀地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不是一個新話題,東北的很多問題依然是“老生常談”,但在中國改革開放27年后的今天,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后,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東西互動”、“協調發展”的國內國際大背景下,振興東北就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上重要的一著棋。

  東北未能“脫胎換骨”

  正如2003年8月溫家寶總理在東北三省明確提出的:“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新路子。”很顯然,溫總理提出的“四新”,是寄希望東北三省在振興中“脫胎換骨”,一個“新東北”凸現在中國經濟的框架中,由此“新東北”成為續“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之后又一重要的經濟增長級。而這也正是國人期盼的一個“新東北”,也正是1.1億東北人夢寐以求的夙愿。

  但三年過去了,東北三省如今真像溫總理希望的那樣“脫胎換骨”了嗎?廣東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表示:“效果并不明顯。”對此,在深圳注冊公司而又在東北設立基地的一位不愿露姓名的企業老板認為:腐敗,這一“新東北現象”,這個在權力和利益下所產生一個特殊“產物”給企業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特別是政府官員的基層辦事人員,一個小小的電廠的電工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牟利,比如讓企業為他們吃飯買單等現象。也難怪東北的一些老百姓說:東北干部腐敗像“走馬燈”似的,都成了“連續劇”了。

  分析人士認為,由于東北三省的腐敗現象,使得一些企業家把東三省視為投資的“高風險區”,其原因很簡單,腐敗給投資帶來很多不確定性,成本太高。

  向東北轉移有條件

  “目前,雖然還未明顯看出廣東企業向東北轉移的現象,但也有一些項目隨著國家提出‘振興老工業基地’的口號而向東北轉移,但這些轉移是有條件的。”林平凡說。

  對此,他向記者解釋說,廣東向東北轉移的條件首先是轉移的產業在東北要有市場。其次可以與廣州的高端產業相配套的一些資源性產業。三是由于東北的重化工業基礎好,廣東的企業往往投資東北的重工業,選擇一些重化工的企業進行合并、收購進行民營化改造。另外,一些企業打算到東歐方向發展的企業往往也會選擇先投資東北,以東北為跳板,再向東歐發展。

  《融資導刊》記者李慧慧報道

  (子琦/編制)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