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戰略”無疑是2005年影響中國管理界的重要概念,如何能擺脫傳統的“紅海競爭”,轉而過渡到更貼切的“藍海戰略”,是擺在中國企業管理者面前的疑問。
2005年1至11月份,電子百強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57.1億元,同比下降42%,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電子百強的利潤嚴重下滑也被一些學者看成是中國制造“紅海之病”的表現之一。今年1月9日胡錦濤主席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建成“創
新型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提高到60%左右,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要提高到2.5%,使科技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
南京大學商學院茅寧教授認為,國家提出自主創新的戰略,許多企業紛紛提出自己的技術創新路線,力圖在技術上實現趕超,這固然是好事,但是他認為,對企業經營來講,先進的技術只能保證在競爭中比對手成本更低或更具效率,并不一定能夠帶來消費者價值,也不一定為企業帶來利潤。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繆榮博士則表示,自主創新走向“藍海”可以從兩個層次理解,一是國家層次,國家提出自主創新戰略是有現實背景的,一般可以理解為我國的產品和服務缺少技術含量,附加值低,許多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全。在國家層次上,自主創新的“紅海”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即必須要積極參加某些關鍵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加大投入,取得突破,才能擺脫發達國家的封鎖和控制。同時,還要實施自主創新的“藍海”策略,不斷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價值。
茅寧認為,在生產過剩的市場中,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是企業利潤的唯一源泉,這需要企業更細微的體察消費者需求,正確把握消費者的價值認知,這也許是更值得我國企業努力的方向。技術上的趕超是硬投入,需要大量的資源,見效慢,競爭激烈,屬于“紅海策略”;把握消費者的價值認知是軟投入,資源消耗少,見效快,完全依靠企業對消費者需求的獨特領悟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思想和創意,屬于“藍海策略”。
茅寧以三星為例:三星能用買來的技術創造奇跡,中國企業為什么不行呢?三星的手機以外形取勝,因為這些富有創意的外形貼近消費者,貼近市場,為消費者創造了價值。我國企業需要在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更需要將自主創新推向“藍海”。
繆榮也表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既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又是認知層面的問題,國家還應該加強認知層面的研究,利用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力量對我國某些重點產業實施整合營銷,賦予其新的價值和內涵,引導其他國家消費者對我國產品和服務的認知轉變,改變我國產品和服務的落后形象。兩種策略的配合使用可以使我國的自主創新事半功倍。
二是企業層次,企業層次的自主創新應該盡量利用“藍海策略”,結合現有的技術,在經營中以消費者的價值認知為導向,不斷開創新的業務領域。除非遇到不可逾越的技術瓶頸,否則不必將有限的資源用于大規模的技術開發。
本報記者 勾曉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