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南京長江大橋引發的口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3日 13:39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決策是非,像街頭新聞般淪于混戰的口水,這不能說是輿論自由的勝利,只能是決策程序的不正義、權威職能聲音的不作為。 “賬其實很好算,與其花數十億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長江大橋,徹底疏通長江黃金水道,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到10年就能超過上千億,”在長江“黃金水道”開發建設的呼聲日隆之時,一位不愿具名的橋梁專家日前通過媒體發出這番肺腑之言。(《珠江晚報》消
專家打的是理論經濟的算盤,坊間流傳的是“六倍萊茵河的水量卻只用了1/6的運能”的愛恨情仇……炸有炸的好處,不炸有不炸的理由。動輒說南京的“反炸論”就是地方保護主義顯然是荒唐的,畢竟江蘇經濟唱的不是“水上功夫”;同樣要保護大橋50年不倒的激情也是可笑的,因為長江之于中國經濟社會的意義不只是挽留一個歷史的句點———看看那些城市里被販賣變現的千年歷史,奢談不到百年歲月的文化價值,多少有點矯情。我以為,在這場論爭中,還是讓裁判組說話最好:交通、水運、財政、相關專家、利益關聯方、民意代表團……他們都需要話語權,不能“唯權威論”地讓官員和專家的口水長期霸占輿論的版面,不然,只能讓民眾在無謂的唇槍舌劍中看著不好笑的笑話。 記得當年蘇丹紅的時候,也是這樣的曖昧場面:一邊是專家信誓旦旦地論證著適量有益,一邊是民眾引用泊來的標準質疑著專家的屁股……后來又是特富龍,眼下還有碳酸飲料……我想問的是:到底是什么樣的土壤培育了一茬又一茬無辜的口水戰?又是什么樣的土壤養成了我們愛看熱鬧的“好習慣”?關于南京長江大橋的倒與不倒,我深信自己可以寫出論點相悖的多篇評論,但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決策是非,像街頭新聞般淪于混戰的口水,這不能說是輿論自由的勝利,只能是決策程序的不正義、權威職能聲音的不作為。 魯迅當年寫了《論雷鋒塔的倒掉》,倘若在今天的杭州,不知道會否被扣上“反文化反歷史”、“反旅游經濟”等等的帽子,一座大橋的倒與不倒———應該不是一道邏輯題或者心理測驗題,而是宏觀經濟與人文物理的綜合題吧。鄧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