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表達]:楊瑞龍——企業并購要有利于民眾利益最大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3日 10:5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一直關注外資并購問題。作為經濟學家,他的著眼點在國家利益,也在民企的平等待遇上。

  境外企業“走進來”購并中國企業早不鮮見,但今年政府對跨國并購非常重視。主要原因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外國資本進入壁壘減少,在并購過程中,外資采取有步驟的并購戰略,在某些產業出現問題。比如機械、飲料、零售業開放度較高,本土企業競爭力不足,
控制性并購產生對產業的壟斷問題。此外,在并購過程中,產權交易中可能存在黑洞,企業內外部聯手,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既得利益受到挑戰。

  我國的國有企業分為競爭性與非競爭性兩類,前者被外資收購對經濟安全的影響并不直接,但不能否認有敵意收購的存在。對后者的壟斷性國有企業,政府長期以來存在行政轉移支付,這類企業是不能夠被簡單并購的,這不僅是經濟安全的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對壟斷性國有企業,控制性、安全性、效率性更重要。這類企業的海外上市需要引起注意,目前情況看,市盈率偏低,資產賤賣肯定存在,導致政策轉移支付的財富流入到投資者手中。總體來說,尊重“入世”協議是前提,市場要起基礎性作用,而且要讓市場機制更起作用,但同時也要考慮國家利益,尤其國家安全是要著重考慮的。

  外資現在比較了解中國國情、市場和政治風險,他們可能放棄大的產業資本并購,轉而進行財務資本并購,后者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對財務資本和產業資本要區別對待,特別要當心的是二者的聯合收購行為。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立法引入管理者保護條款,可以對財務資本的再次轉讓采取限制。美國定義為惡意收購,有限制性條款,對本土企業利益進行保護。中國政府的管制行為依據是什么?沒有。這樣可能會使下一步的產業重組引起國外的異議。

  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相互抱怨沒有合理的競爭環境:本土企業抱怨稅收不公平、負擔過重;外資企業抱怨行政壁壘,市場不開放。對于國民待遇問題,兩方面都要考慮。總體來看,本土企業的待遇在競爭中處于弱勢,本土競爭性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快改革,政策上需要上升至更高層次,不該再是“三來一補”時期的政策,對外商投資也要有所選擇。如果是競爭性行業,引入多家外資是有好處的,我們的

冰箱、彩電就是在競爭中強大起來的。

  中國并購中對民企關注度較低,這也是國民待遇問題,比如銀行,民間資本不能進入。實際上,只要能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應該對民資開放,給中外資本一個平等的待遇,可以設定合適的準入門檻。對自由資本,堵不如疏,政府要考慮哪種戰略有利于民眾利益最大化。對于民族品牌,政府可以通過競爭強大它們,充分利用WTO給我們的有利條款。

  (曉健/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