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制應謹防外資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1日 08:55 中國經濟時報 | |||||||||
白津夫認為,不少地方政府把振興經濟的希望寄托在外資上,無節制地給予外方超國民待遇,在談判中難以謀求對等地位,造成國企被“賤賣” ■本報記者耿延軍 “目前,在國有企業改革重組過程中,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成為主要路徑。在加快
他指出,在國企改制過程中,外資參股或并購儼然成為“最強音”。有一種極不正常且普遍存在的傾向,國企產權一旦轉讓給另外的國企,則被視為“改制不徹底”,理由是“改來改去還是改在國企的飯碗里”。不少地方把振興經濟的希望寄托在外資上,這種十分危險的心態逼使地方政府無節制地給予外方超國民待遇,在談判中難以謀求對等地位,無法忠實地代表國企利益。改制的最終結果是屈從于外方意志,國企被“賤賣了”。 他說,一些地方把引進多少外資、引入多少世界500強企業奉為官員考核的“最高指標”。跨國集團的財力、技術、品牌讓不少官員迷戀,同時還可兼收“引進外資”的政績。在國企本位和地方政績的雙輪驅動下,地方官員鐵了心思要把國企“賣”給國外資本,優惠政策競相攀比,甚至不惜動用行政資源為外資進入“保駕護航”。其實外資真正應該被看重的是其“溢出效應”,即對產業鏈條的刺激作用,能否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能否為企業提供市場機會,而不在外資本身,單純的GDP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在這里,中央“積極引進外資的政策”被曲解了。 在“招商引資”的狂熱中,“靚女先嫁”大慷國企之慨常被用來彰顯誠意。在各地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具有壟斷資源和規模經濟的大型國企躍然紙上,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 “現在跨國公司的并購表現為對行業的關注,特別是那些競爭力比較強、對產業結構影響深遠的行業,往往是跨國公司選擇并購的重點。尤其是對產業結構具有決定意義的制造業,跨國公司表現出格外關注,我國制造業中的一批排頭兵企業已經或正在被并購重組。”白津夫說,這一現象被稱為外資并購的“斬首”策略。 他認為,如果改革開放之初的外資并購是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運營演習”,那么今天的外資并購更似一場“廉價掠奪”。“必須絕對控股、必須是行業龍頭企業、未來收益必須超過15%。這三點已經成為跨國公司目前在中國并購活動的基本點。”外資對并購對象的高要求與各地政府的“低姿態”不無關系,一曲一伸之間,跨國并購集團的紛至沓來表明,中國有一個充滿誘惑的市場,到處充滿了便宜的收購對象。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外商獨資企業比重上升很快,從1985年的0.66%、1990年的不足20%,上升到1999年的38.5%;而從2005年1-10月份利用外資的情況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實際利用外資比上一年同期分別下降11.76%和42.83%,而外商獨資企業和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同比卻增加4.27%和43.63%。外方資本謀求企業控股權的欲望逐漸顯露,“在控股權、控制銷售權及財務權、品牌使用權上也提出明確的控制要求。其中在控股權方面,表現得更為迫切,包括最初以參股、相對控股實施并購的跨國企業,現在也在謀求通過增資擴股實現絕對控股。”白津夫說,事實證明,跨國巨頭們在對中國企業的并購熱潮中,已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我們的國有企業。 繼南孚電池、格力電器、徐工集團、西北軸承、天府可樂、無錫威孚、錦西化機、杭州齒輪、索貝數碼、哈藥哈啤、華凌管線、華北制藥、熊貓電子、樂凱膠卷、常州變壓器相繼被“斬首”之后,許多人對這場“國退洋進”的盛宴表示出了極大的憂慮。 白津夫認為,首先國家的經濟控制力受到挑戰。如果國有企業大多被外方控股,那么國家對企業的影響力將十分有限,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能力會大大削弱。 其次是弱化了國企的自主創新能力。外方控股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自主”的否定,杭州齒輪簽署的合資意向書赫然約定,杭齒具有市場競爭力產品的相關技術、設備等一同進入合資公司。于是杭齒最具優勢的產品和研發力量為合資公司擁有,失去了自主開發能力,原有的品牌銷聲匿跡,而企業大量的技術成果也盡屬他人。 三是加劇企業的離心傾向。國企也罷,民企也罷,如果大多數企業的控制權掌握在外資手中,那么這種失控帶來的是企業國家意識的淡泊,進而加劇企業的離心傾向,成為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利益代言人。 四是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帶來影響。外方控股有時是惡意的,是為消滅競爭對手而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投資合作意向書”要求:合資要在卡特彼勒全球戰略下進行,限制使用原中國企業品牌。有同行認為,卡特彼勒是要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角度在中國整合市場和資源,從根本上消滅其競爭對手。同樣,外方控股進一步強化了產業畸形發展,對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會帶來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