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管理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實例:一些管理者很少注意或嘗試管理上司的課題,他們會說:“管理下屬,我沒有什么困難。但是我如何能管理我的上司呢?”管理上司其實不難,但只有有效的管理者才能了解其中的奧妙,這個奧妙就在于如何運用上司的長處。
暫且不談謹慎小心,實際上,運用上司的長處,也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只
有如此,身為下屬才能將精力集中在自身的貢獻上,完成自己想做的工作,取得希望取得的成就。
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惟命是從,應該從正確的事情著手,并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
有效的管理者了解他的上司也是人。上司既然是人,所以肯定有其長處,也肯定有其短處。若能在上司的長處上下功夫,協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屬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屬總強調上司的短處,那就像上司強調下屬的短處一樣,結果將一無所成。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問:“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過什么成就?要使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還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些什么,那就不必細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的上司是人,所以也知道他的上司一定自有一套有效的方式,他會設法探尋出上司的這套方式。所謂方式,也許只是某種態度和某種習慣,但這些態度和習慣卻是客觀存在的。
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讀者型”和“聽者型”。(只有極少數的人是例外。例如有人靠與他人談話來獲取資料,從談話中來觀察對方的反應,好像裝備了一個心理雷達。美國羅斯福總統和英國的丘吉爾都屬于這一例外的類型。)此外也有讀者型和聽者型兼而有之的,也該算是例外——例如律師。我們面對“讀者型”的人侃侃而談,那是徒費口舌,因為他只能在讀過之后才能“聽”得進去。同樣,我們面對“聽者型”的人遞送一冊厚厚的報告書,那是徒費筆墨,因為他只能“聽”了之后才能掌握要點。
有人只能閱讀濃縮為一頁的報告,例如艾森豪威爾總統。也有人需要了解整個理論推演的過程,所以他要的是厚厚的報告全文或是大串數字,雖長達60頁也不在乎。有人喜歡及早了解情況,以便做最后的判斷。也有人非等你研究成熟之后,他才愿聽你的報告。
正因為人有上述的各種類型,所以要了解上司的長處,并發揮其長處,需要有一個過程。它所涉及到的,與其說是“提什么建議”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如何提出這一建議”的問題。換言之,向上司提出建議時,應考慮的不光是輕重是非,更重要的是陳述的先后順序。如果說上司長于政治能力,那么我們提出的報告就應以政治方面的問題居先,這樣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問題的重心,從而易于發揮其所長,使新政策得以成功。 作者:許是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