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專家認為,關鍵在于國家政策在一些地方沒有真正執行到位
新華社專電:2006年第一季度,全國許多城市房價一路飄紅,北京、深圳、廣州等地更是出現狂漲態勢。與此同時,一個抱怨房價高漲的新名詞———“房奴”在網上日漸流行。許多購房者認為,宏觀調控成績雖然不小,但房價與普通百姓的期望還有差距。
市場結構仍不合理
2006年第一季度,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93億元,同比增長20.2%。這個增長幅度,較去年同期回落了6.5個百分點。
在房價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屋銷售價格的漲幅也在逐季回落。“今年一季度是5.5%,比去年一季度的漲幅回落了4.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說。
至于房地產市場結構,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06年房地產藍皮書》顯示,2005年末,40個重點城市累計可售商品住房面積中,有23個城市套型在12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占50%以上;有16個城市8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不到總面積的10%。對于這一點,鄭京平的評價是,我國房地產投資結構仍然不合理,尤其是普通商品住宅和一些中小戶型的住宅還不多。
鄭京平認為:去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出臺的關于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穩定房地產價格的這樣一些調控政策效果是好的。
調控政策屢遭突破
針對國家推出“組合拳”調控房地產市場,而房價漲幅依然走高的態勢,不少專家認為,關鍵在于國家的調控政策在一些地方沒有真正執行到位。
上海房地產界獨立評論人士顧海波認為,政府有關方面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主要涉及抑制投資、遏制投機、收緊地根、把好銀根四大方面。然而,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這些措施屢屢被突破。
央行在2005年3月曾經出臺決定調整商業銀行住房信貸政策,建議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0%提高到30%。但這個政策在實行不久后,就在長三角這個調控重點區域遭遇突破。而隨著有些地方政府出招“買房給戶口”等“托市”行為,國家有關抑制投資、遏制投機的政策大打折扣。
顧海波認為,正因為此,一些地方的房價在樓市調控年仍然高漲,并且這種狂飆突進的勢頭至今未停。
關鍵的節點在哪里?
根據有關方面提供的數據,即使在房地產宏觀調控的背景下,我國居民住房消費依舊呈持續擴大態勢。2005年,僅個人購買商品住房的消費就達1.42萬億元。這個數字與全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比較,比例高達17.07%。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認為,“目前房地產的需求里面有很大一塊是投資性需求、被動性需求,以及被投資性需求、被動性需求‘裹挾’著進入房市的改善性需求。”“抑制投資性需求,減少被動性需求,滿足改善性需求非常重要。這是釜底抽薪的調控要點。”尹伯成說。但遺憾的是,這一調控要點雖引起了中央的重視,卻在地方落實的環節上出了問題。在現實中,由于房地產行業牽涉到地方經濟發展速度,一些地方允諾的中低價商品房出現“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情況。
業內專家稱,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建設對市場的意義不僅在于滿足部分被動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其引發的連鎖效應將有效抑制投資性需求的攀升。
(金陵/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