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國際信用]中美信用制度和信用文化比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08:5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美國人把信用風險視為可以打包并買賣的有價值的商品。信用評級公司、金融擔保機構及許多相關專業公司都成了信用鏈條上的關鍵環節。

  在美國,信用是作為商品在市場上大量生產、大量銷售的,把與信用有關的信息加工成信用產品,賣給需求者,使正面信用積累成為擴大信用交易的動力,負面信息傳播成為約束失信人的震懾力,從而形成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人們的信用理念發
生著歷史性演化。

  貸款消費與信用

  19世紀以來,美國社會首先在借貸理念和消費理念上發生了根本變化。借款人或借債人將自己視為有足夠聰明、有足夠技巧運用財務杠桿工具的人,運用財務杠桿是值得驕傲的事情。美國從19世紀中葉,就以分月付款形式銷售鋼琴、縫紉機等商品;從1910年起,開始分月付款銷售汽車,加速了消費信用的發展。而到目前,消費信貸已成了美國人的基本消費方式。據統計,美國已經連續幾年出現居民零儲蓄現象,消費需求成了拉動美國經濟的決定性力量。信用風險的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傳統上,貸方總是將信用風險當作一種成本,一種需要防范的風險,而且往往為此放棄信用交易。然而今天,信用及其風險可以重新出售。他們把信用風險視為可以打包并買賣的有價值的商品。信用評級公司、金融擔保機構及許多相關專業公司都成了信用鏈條上的關鍵環節。

  其次是破產的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過去破產被作為一件令人恥辱的事情,它意味著事業的終止。然而現在美國人普遍認為,破產是一種合理的戰略選擇。

  我國很多人對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傳統的道德范疇上,認為信用是衡量個人品德的道德標準。由于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軌時期,人們的借貸理念、消費理念、信用風險理念、破產理念等與信用制度關聯度極強的理念,還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消費信貸還沒有成為人們的普遍行為,借錢消費還未被廣泛接受,我國的儲蓄率一直保持在37%—42%之間,消費需求對GDP的貢獻率比美國低20多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還遠遠不夠。而且人們為了防范市場風險,習慣于現金交易,信用交易的規模還很小。而在現代市場條件下,信用屬于市場經濟范疇,信用產品是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特殊商品。現代信用制度催生出嶄新的信用理念,嶄新的信用理念催生出對信用產品的即期需求和潛在需求,對信用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催生出整個社會對失信者的鄙棄和懲戒,整個社會形成的公眾信用態度催生出信用交易的秩序,信用交易規范的市場秩序催生出新的市場體系和現代營銷方式。如果一個國家進行實物交易都存在大量假冒偽劣,商業欺詐防不勝防,如果因為信用危機轉而采用現金交易,市場的規模如何通過信用交易來不斷拓展呢?資本周轉怎么能不緩慢呢?市場經濟又如何從低級形態走向高級形態呢?

  美國的信息公開透明

  美國國會“減少并保護政府秘密委員會”認為,只有減少了政府秘密的數量,才能有效保護真正的政府秘密。美國信息公開有三個鮮明特點:

  立法保證信息公開。美國的《信息自由法》、《聯邦咨詢委員會法》、《陽光下的聯邦政府法》、《美國國家安全法》、《隱私權法》、《統一商業秘密法》、《公平信用報告法》、《就接觸秘密信息而進行背景調查的調查標準》等大量法律,在保證與信用信息有關的信息披露公開、透明的同時,重點在法律上界定好三個關系:即劃清信息公開和保護國家秘密的關系,劃清信息公開和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關系,劃清信息公開和保護消費者個人隱私權的關系。信用服務企業在法律規定的框架下,可以合法地獲得大量信用信息,并把它制作成信用產品。

  有償開放政府基礎數據,公平地支持數據庫增值服務。對于不向整個社會公開的某些基礎數據,提供給信用服務公司時政府要收取一定費用,信用服務公司則就此建立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商業數據庫。對數據庫的處理,即通過篩選、加工生產信用產品使信息增值,是信用服務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美國向信用服務公司提供的政府信息主要有:工商注冊、稅收、統計、法院、商務活動、FDA提供的藥品與食品等方面的數據資料。

  可以多渠道收集與信用有關的信息。在美國,除了政務信息外,公用事業、行業組織、企業和消費者個人信息對信用服務公司都是開放的,只要不違背法律,都可以收集使用。信息的公開、透明和迅速,是支撐信用服務這個現代服務行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我國在信息公開方面存在的問題

  征信數據的開放和使用都缺乏法律上的明確界定。特別是對政務公開信息和國家秘密如何界定,對企業公開信息和商業秘密如何界定,對消費者公開信息和個人隱私如何界定,都沒有法律規定,征信數據的收集和應用十分艱難。

  政府政務信息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與信用有關的大量信息目前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門,如工商、稅務、外貿、海關、交通、銀行、

證券、保險、公安、法院、質檢、藥監、環保等方面的信息和數據,目前90%以上集中在政府,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和數據既不流動也不公開,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被閑置和浪費。

  企業和消費者的信息公開尚未開始。多數企業不能向社會開放運營的原始數據,向工商、稅務提供的虛假信息比比皆是,一個企業兩套賬、三套賬、四套賬司空見慣。我國還未建立個人財產申報制度,個人及家庭的收入狀況不透明,缺乏對消費者進行信用記錄的基礎數據。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現代信用制度,對我國來說,當務之急是如何實行信息公開。

  (卓珩/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