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 > 正文
 

四道門檻絆得風電產業步履蹣跚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9日 08:53 經濟參考報

  我國風能蘊藏量巨大,開發起步較早。然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受政策法規等四道門檻制約,我國風力發電規模小,發展慢,技術落后,甚至被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遠遠甩在后面。

  裝機總量126萬千瓦不及印度一年增量

  我國是風能大國。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等專家介紹說,初步測算我國陸上離地面10米高度層的風能資源儲量約為32.26億千瓦,其中可開發2.53億千瓦。此外,近海區域離海面10米高度層的風能儲量為7.5億千瓦。

  內蒙古、新疆等省區蓄積著我國大部分的風能,因草原、戈壁面積廣闊,兩地可開發的風能儲量約占全國80%。新疆的達坂城、小草湖以及內蒙古輝騰錫勒、克什克騰等地均為著名的風區,建設風電場的條件優越。

  新中國開發風能起步較早,上世紀70年代起陸續興建了一些小型風電場。近年來隨著電力瓶頸突顯,國電、

魯能、華電等大型能源企業紛紛聞“風”而動,跑馬圈“風”。然而到2005年底,國內十五個省區雖已興建風電場61處,總裝機容量卻只有126萬千瓦。與此同時,2005年底全國電力總裝機量已突破5億千瓦。

  近年來國外風電產業飛速發展。2005年全球風能發電總裝機容量5932.2萬千瓦,比2004年增長25%,德國、西班牙、美國分別以1842.8萬千瓦、1002.7萬千瓦、914.9萬千瓦居前三位,印度則以443萬千瓦位居亞洲第一。2005年印度凈增風電裝機容量143萬千瓦,我國則僅增加49.8萬千瓦。去年印度的增量比我國的風電裝機總量還多。

  作為我國風能開發較早的省區,2005年內蒙古已建的風電裝機容量僅為17萬千瓦,與蘊藏量相比,如九牛一毛;新疆也只有18萬千瓦,巨大的能量只能每天白白隨風飄逝。

  四道門檻制約風電產業發展

  總體分析,我國風電發展道路上,主要有四道門檻。

  首先,是來自政策法規上的制約。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說,風電開發項目前期投入大、電價高,在起步階段由政府扶持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我國風電行業早就希望國家盡早出臺對風電入網、風電價格等問題具有可操作性的法規,但我國2006年初頒布的《可再生能源法》對此問題的規定依然模糊不清,令業界大失所望。

  這部法律僅規定了制定和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的指導原則,無實施細則,與國外的同類法規相比缺乏可操作性。國家發改委2006年1月4日印發的[發改價格(2006)7號文件],雖欲進行補充說明,但卻刪除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投資回報率應高于常規能源發電項目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的原則,更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

  其次,上網電價人為壓低,風電投資如同“雞肋”。眼下,國內不少決策者誤將風電產業發展慢歸咎于風電電價太高,于是利用行政手段強行將風電上網價格壓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風電特許權項目。國家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午銘等專家分析說,2002年以來,我國先后啟動了8個風電特許權項目,共計135萬千瓦。特許權項目實行最低電價競標制,企業為競標只得將電價一壓再壓,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在0.42元至0.52元之間,甚至低于常規電價,而實際成本卻在0.6元左右,致使已建的風力發電項目普遍虧損。受此影響,原本風能豐富的廣東等省區近年未上馬新的風電項目。

  其三,電網企業把持“大門”,風電入網須看“臉色”。據施鵬飛等專家及一些風電場的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風電的主體是并網式機組,如無電網支持,風電產業難以發展。但按照現行政策,風電項目的審批核準必須要報送接入電力系統的協議,電網公司對風電項目能否成立具有否決權,也就是說,我國風電發展速度將取決于電網允許風電場接入的容量,這嚴重影響了風電產業的正常發展。

  其四,已建項目評估缺位,行業內部相互封鎖。記者在新疆風能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北方聯合電力股份公司等企業采訪了解到,我國至今尚未建立風能開發項目建設后的評估機制。全國已建61處風電場,每一處的風能勘測及機組運行數據等都非常寶貴,新建風電場時可作為參照依據。然而,各風電企業之間卻相互封鎖數據,造成每個風電場建設之初都需從頭開始測風,經過各種假設推導計算,得出一些尚需要實踐檢驗的預計數據作為建設依據,造成人力、財力的極大浪費,投資風險陡增。

  加快體制破冰風電才能“順風直上”

  專家們預計,隨著風力發電技術的進步和風電規模的擴大,5年后德國、美國等地的風電成本將全面接近火電的水平。但按照我國已公布的目標,風力發電規模在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時,風電成本才能接近常規電源,以此計算我國未來年均需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80萬千瓦。

  然而,我國目前連風電產業鏈尚未形成,風電機組的研究制造核心技術仍在攻堅階段。據我國最大的風電機組生產廠——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陳小海介紹,當前國外風電機組功率已普遍達到兆瓦級,主流機組功率在1.5兆瓦至3兆瓦左右。但國產主流機組仍落后國際潮流一個數量級,故障率高,導致我國2005年興建的風電機組72%以上需要進口,高昂的價格使風電成本居高不下。

  我國不僅風電機組研發和產業化的進展緩慢,風電場運行管理公司、風電檢測、認證和設計咨詢等行業也未形成氣候。如果風電機組、電價、入網等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相關政策法規近期難以明晰,我國風電產業的前景很不樂觀。

  專家建議,首先要提高風電場建設決策透明度,細化相關法規實施細則,使相關法規具有可操作性;同時要為風能開發提供國家支持,扭轉風電開發“賠本賺吆喝”的狀況;當前我國風電發展成本偏高,根源在于風電設備大部分需要從外國進口,價格高昂,國家應加大對風力發電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施行風電保護電價或給予企業特殊補貼,在當前風電裝機容量小的情況下,將電價差在全國分攤,培育穩定的市場。


 本報記者:任會斌 張鴻墀 劉兵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