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大學生就業“力”調查-4:又愛又恨人才招聘會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8日 11:10 燕趙都市報

  雙向選擇、供需見面。這種透明度高、交流直接的人才招聘會形式,曾經深受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喜愛,成為人才雙向選擇最便捷、高效的平臺之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人才大集”出現了許多弊端:免費改賣票、簡歷滿天飛、用人單位假招聘甚至出現許多陷阱……人才招聘會這種形式也越來越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所詬病。

  目前的人才招聘會已經遠不能跟上現在人才市場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消費者即人
才和企業的需求。優秀的人才和企業會越來越少來參加這種傳統的招聘會,即使來參加的求職者和企業也會發現,雙方簽約的成功率都在明顯下降。

  找工作像趕集買菜

  “哎呀,我的媽呀,差點沒擠死!”小牛從人群里鉆出來的時候,手里的幾份簡歷被擠得歪歪扭扭,險些掉在地上。“今年參加了3個人才招聘會了,很像在老家去趕集買菜,看見要收攤的便宜的,趕緊往里鉆”,小牛無奈地笑言。記者是4月22日在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的人才招聘會上碰見小牛的。她今年大四,而她參加人才招聘會的經歷可以追溯到大二的時候。“工作不好找,早見識見識有好處。”小牛說,參加人才招聘會第一個感受就是“擠”,到現在已經有點擠怕了。

  提起招聘會,但凡有過求職經歷的,都有小牛類似的感受。求職者在招聘會上種種慘痛的經歷,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擠”字,并伴隨著種種尷尬場面:相中的單位嫌人太多簡歷沒收完就趁早收攤了;亂扔了幾份簡歷,可連對方是什么單位都不知道;經常趴在地上或蹲在墻角填表格;汗流浹背,頭發散落,面試的時候對方怎么看怎么不順眼;居然在地上撿到了自己花了好長時間精心打造的簡歷;鞋被踩丟了;手機被摸了……

  “招聘會上的人太多了,你很難擠上前。每個用人單位的展桌上都放著一大摞簡歷,經常是擠進去放上一張簡歷,就又被擠了出來,沒有機會與招聘方的工作人員溝通,也就很難給人留下印象。所以我投的簡歷都石沉大海了。”如今已經有了一份穩定工作的小梁,去年畢業于河北經貿大學的她,提起招聘會有這樣的評價,而她如今這份工作,最后還是在網上找到的。

  采訪中,不少學生向記者抱怨,會場上人山人海,想擠到攤位旁邊就很難,他們往往是見到招聘單位老遠就朝里面硬塞簡歷,根本不可能有選擇的余地。而那一份份簡歷就像一注注彩票,要想獲得大獎還真是不容易。

  而一家廣告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則告訴記者,他們很希望能夠進行現場面試,可是連投遞簡歷者的臉都沒看清,更不用說和學生交流了。顯然,在“盲選”情況下,招聘會很難起到多大效果,簽約率自然也就難以提高。

  我省某大學畢業生分配辦公室一位老師也坦言,他曾經參加過不下百場大大小小的人才招聘會,不管是什么主題、什么規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人滿為患、安全堪憂。

  短時間內將如此之多的供需雙方集中到一個地方,現場過于混亂嘈雜,用人單位最初還能認真和畢業生交流,到了最后就只收簡歷,連看也不看,問也不問了。對畢業生來說,看起來攤位眾多,但更多的是盲目性和無所適從。更主要的是,上萬人聚集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為了保障人員安全,主辦方往往雇用大量保安,有的甚至動用110。今年春天,我省舉辦春季人才招聘會,數萬學生趕到現場,由于手機通訊集中爆發,造成通信信道阻塞,通訊公司不得已派來了應急通訊車,附近餐館全部爆滿,公交車擠不上去。而在招聘會現場內,賣水的、復印的,甚至賣包子的都生意興隆,大發人才會之財。

  一所大學大學生就業指導辦公室的老師說,這種大而雜的招聘會并不能為畢業生提供一個完善、暢通的求職渠道,而且每參加完一次人才大集,除了身體疲憊以外,還要經歷一段“心情低潮期”:有些單位在開場不到兩個小時就掛牌說已經招滿了;更多的參展單位根本就沒有誠意,要求高得不合理,待遇卻低得可憐。人才會的形式,是需要改進的時候了。

  只招不聘像參加一場廣告展示會

  “這招聘會九時開始入場,我10分鐘以后到了一個生物工程公司的攤位前投簡歷,工作人員告訴我,已經招滿了。可能嗎?他們招5個人,就算他們5分鐘能確定招一個畢業生,10分鐘時間也不夠啊?”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他覺得這些企業根本就沒有誠意,只是到招聘會上亮個相,擴大一下影響力而已。

  本以為疲于奔波的求職者會在各種招聘會上有所收獲,沒想到,不少畢業生都大呼上當。某大型人才交流會的主辦方也坦言,其成功率不會高于10%。而一些中小企業則趁機將招聘會當成了形象宣傳的大好舞臺,借招聘之名行廣告之實。加上承辦招聘會的單位為了吸引畢業生前來應聘,往往會通過多種途徑找一些正規企業來當“托兒”,他們甚至會把200家參會單位“吹”成600家,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入場來騙取巨額門票收入。更有甚者,一些組織單位承諾給參會公司“回扣”,他們在招聘會上的“任務”就是收集一大摞簡歷,卻不招“一兵一卒”。

  盡管人才招聘會有種種弊端,但卻很少有畢業生膽氣很壯地表示“堅決不趟這渾水”。因為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求職者是不會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的,即使擠進人才招聘會現場只是為了滿足自己“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心理,也是非去不可。

  幾乎所有的招聘會現場門口,都是一樣的人頭攢動,售票處也是排成長龍。招聘會現場,你看到的是一張張焦慮的面孔、一個個緊抱著簡歷往前“扭動”的身軀,還有招聘官擺著架子的臉孔。而且這里更容易讓人產生找不到前途的恐慌。但即便如此,對任何一個畢業生來說,還是不敢錯過,因為每一場招聘會就可能代表著一次潛在的機會。

  一方面是招聘會場場火暴,一方面是近八成求職者對招聘會作用的不滿,也就是又愛又恨。一到畢業時節,各種類型的招聘會也不勝枚舉,但效果都并不樂觀,招聘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淪為了“不去心不甘、去了也白去”的“雞肋”。

  招聘會,陷阱遍布的雷區

  “我同學在招聘會上大投簡歷,一天狂送出去20份,心里想怎么也有一個中獎吧,結果還真是,第三天一家公司給他打電話,說月薪3000元,他高興得不行就想去。可是后來覺得好像沒有給這個公司遞過簡歷,后來詳細問了問,怎么問怎么覺得像是搞傳銷,可把他給嚇壞了,從此他再也不敢在人才市場亂發簡歷了。”石家莊經濟學院大四學生小童告訴記者。如今的招聘會周圍,遍布各種陷阱,防范意識薄弱的大學生往往容易上當。

  “丟手機、丟錢包,這些幾乎身邊的同學都發生過;就算不丟,許多人才會上,有些事先預告的好單位,進場后發現根本沒有來。這一趟趟人才會,坐車、吃飯、住宿,復印、洗照片,少則一二百元,多則三五百元,我們學生實在是有些花不起。”小童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透露,如今的招聘會,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一種經濟行為,從頭至尾主辦方都是為了掙錢,畢業生能否達成就業意向是其次的。一些招聘會為了提高知名度,往往事先在報紙、網絡上刊登招聘信息,聲稱招聘會上將有多少“大型企業”、“知名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多少職位,待遇如何優厚,服務如何到位等等。進場后才失望地發現,很多報紙上登載要來的名企并沒有來,有些“知名企業”甚至聞所未聞。

  而就主辦方收取的門票而言,雖然不多,一個人5元或10元,但因為參會者基數較大,仍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我省某屆招聘會,官方媒體公布的參會人數是8萬人,門票5元一張,僅此收入就幾十萬元,再加上500多家用人單位的攤位費,又是不少的收入。老百姓的這些錢,用到哪里去了?主辦方是政府部門,不是贏利機構,不用交稅,有多少用到了招聘會上?該不該向社會公開?

  對學生來說,上學已屬不易,而求職成本也在不斷看漲,每參加一次招聘會,往返路費、吃住、制作簡歷、女孩子還要添置衣物或飾品,一般來講,每人每次必須得花費一二百元。況且,不少學生都要參加幾次、甚至多次招聘會,才能解決就業問題,這其中的辛酸和苦澀,恐怕只有學生本人和家長才能體會得到。

  又愛又恨招聘會走向何處

  在某網站一項“企業主要通過什么渠道招聘員工”的問題中,“網絡”以87.1%的支持率高居榜首,超出第二名“熟人推薦”近60個百分點,而“參加社會招聘會”僅以24.1%與“報紙雜志、電視廣告”并列第三位。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不少人認為,人才會該取消了。

  也有聲音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集市招聘以其“供需直接見面”的優勢,曾經在人才配置中起過積極作用,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但不應因噎廢食,亦不能矯枉過正。畢竟,現場招聘會帶來的弊端遠遠低于其所發揮的信息匯集、信息比較與信息評價等重要作用。完善大學生就業渠道,一方面要盡量提高現場招聘會的質量,另外還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網上就業市場等其他新型就業渠道。

  (本報記者:武巖生)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