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副諷刺對聯:世有葉公龍反假,今無伯樂馬偏多。
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企業中無論是在內部選拔中高層領導,還是外聘職業經理人,似乎都繞不開“伯樂相馬”的情結,因此往往出現一種人才選拔的主觀意識和標準的混亂。企業的發展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是一個容易引起無休止爭論的問題。
倉猝難找最佳人選
許多公司在創業初期,曾一度為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頻繁調動煞費苦心。從原因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公司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選拔管理干部的制度,往往是一個部門經理突然提出辭職,公司才匆忙召集各部門經理來決定人選,在這樣有限的時間里,又缺乏制度保障的情況下,是很難保證找到的是最佳人選。
其次,缺乏一套清晰的用人標準,對于公司各部門的負責人,公司需要有一套具體的任用標準。對于一個組織來講,只能是以事定人,而應避免以人定事。每一個工作崗位需要怎么樣的人來管理,應該是有一個成熟的標準。要指出的是,對群眾關系好的人要重新認識、慎重對待,要看這種關系的好能否帶來組織效率的提高,如果群眾關系好只是和稀泥,當老好人,只會助長落后風氣,這種人對手下不合格的員工心慈手軟,該辭的不辭,其實是助長了落后,不利于提高組織效率。只能在組織效率好的基礎上建立個人的感情,不能以犧牲組織效率而建立群眾關系。
當公司作出最終的人事決定以后,必須說服所有的人來支持新的領導,從而為他發揮工作能力創造良好的環境。很有可能的一種情況是,在下屬多數不認同此人選的時候,會處處與新的領導作對。
建立選拔機制
避免企業在人才任用上不出問題,少出問題,應該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選拔機制。
首先,它具有公平性,讓候選人參加人才能力測評(比如組織面試),可以解決由于學歷、閱歷、人緣等造成的機遇不等的問題;其次它具有公開性,“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誰優誰劣,自有公論;第三它具有公正性,可以避免伯樂單獨相馬偶有失偏的問題。另外,它還具有激勵性,公平選優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并使多數成員時刻處在躍躍欲試的備賽狀態,可以解決伯樂相馬一眼定終身而導致群馬不求上進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對外聘人才的決策上是要三思而后行的。因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如果在企業高速增長的成長期,由于內部供給不足,需要外聘的規模會比較大;如果在保持期,則需要充分考慮內部資源,因為內部員工認同企業的組織文化,在人際關系上又處于優勢;如果在衰退期,則需要注入新鮮血液。
人才儲備應側重內部
人才儲備是公司的一個大問題。相對而言,內部人才儲備要優于外部人才儲備。
并不是外聘人才一定不可取,筆者比較傾向于內外結合側重內部的人才選拔方式。
首先選拔標準應該明確,特別是針對內部提拔,有時候會被感情的色彩遮蔽,覺得這個人在這個崗位做了好幾年了,人也不錯,應該給他一個機會,這會造成企業的創造能力越來越差,特別是對于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企業。如果愿意給自己員工機會,基礎工作就應該預先做到位,比如,給員工提供培訓、提供崗位輪換的機會等等,而不要等到了缺人的時候,才在現有的人員里看看,感覺誰不錯就強推誰,這是內部提拔最忌諱的。
而如果是從外部選拔的人才,企業則會克制不住那種一心想找到十全十美的人才的沖動,而且對于中高層的人才來講,他們并不看重企業能提供他們多少薪水,或者職位頭銜,會更多考慮他的職位的發展空間,企業的文化等。如果企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到人才,企業自己先要具備這些條件。即使是從外部選拔,也應該更注重能力素質,他在前一家公司做得很好,也許只能說明他非常適應那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到了你的企業以后,如果不適應,他不會像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那樣忍耐,而是很快離開。
(金陵/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