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知識產權的技術含量還有待提升
據新華社電 截至2005年底,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維持率為58.9%,而國外在華專利為78.8%。盡管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申請、登記、注冊、授權量快速增長,但其質量有待提高,技術含量有待提升。
從國家知識產權局了解到,以發明專利為例,在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發達國家占據絕大多數專利。另外,我國的有效專利除維持率低外,維持時間也不長。據了解,國內發明專利平均維持6年,而國外在華專利為8.5年。此外,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知識產權擁有量近年有較快上升,但總體來講數量不足,尤其是核心技術、關鍵設備的專利、名牌甚少,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積累增長緩慢,從研發、制造銷售各環節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水平不高,應對知識產權爭端的能力不強。
湖北啟動畜禽產業科技專項
本報訊 (王景剛 陳 鐵)以優良品種、標準養殖、現代加工、疫病防治為內容的畜禽產業科技專項,日前在湖北正式啟動。
近幾年,湖北省新增畜禽生產基地100多個,肉類和禽蛋年產量約450萬噸,由此推動著畜禽產業化經營的迅速發展,先后建成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共128家。但是,湖北與國內畜禽生產發達地區相比,其畜禽養殖技術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品種雜亂和飼養分散。
針對畜禽產業發展受到制約的問題,湖北省將瘦肉豬、肥肝鵝、高產蛋鴨等優勢畜禽產品列入“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聯合攻關。經過課題立項和分工合作,由華中農業大學和湖北省農科院承接這一科技專項,武漢大學、武漢工業學院、長江大學等攜手攻關。
據了解,在今后5年時間湖北省將對瘦肉豬、鴨、鵝等品種進行引進和改良,研發培育一批無公害新品系,探索建立環保養殖技術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規模化養殖所產生的環境污染。與此同時,對禽流感、鴨肝炎、豬瘟等重大疫病開展研究與防治,創新和突破畜禽產品加工的一系列關鍵技術。
獐子島漁業與中國水產研究院結成合作伙伴
本報訊 (銘 心 孫 偉)4月1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大連獐子島漁業戰略合作協議在大連正式簽署,這是漁業龍頭企業與中國水產重點科學研究院的首次合作。此次合作項目包括:現代漁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獐子島漁業標準體系建設、北方淺海底播增養殖技術研究與開發、貝類安全生產體系的建立共4個項目。
據了解,可持續養殖開發利用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是雙方合作的重點。幾年來,雙方先后在海域養殖容量評估、蝦夷扇貝家系育種、蝦夷扇貝良種場建設設計、水產品質量監測及控制等方面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合作,一些項目已經取得重大突破。目前,獐子島漁業集團已經率先創建了深海底播的生態放養模式,形成了上層套藻、中層養貝、底層珍品養殖的立體式養殖格局,營造健康的生物鏈保持海水純凈。 作者:佚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