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加息之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30日 14:26 揚子晚報

   有月度價格指數以來,央行第一次在同比通貨膨脹率很低的情況下前瞻性地加息

  

  自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布以來,市場在4月的大部分時間里彌漫著濃烈的“宏觀調控”氣息。4月27日,人民銀行果然出手,宣布次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
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相應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保持不變。

  消息既出,大多數宏觀分析人員對此給予正面評價。

  的確,強勁的經濟數據表明,宏觀緊縮不可避免。一季度的GDP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7%,3月末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8.8%,信貸本外幣余額同比增長14%。除了CPI顯示0.8%的同比增速明顯偏低,幾乎所有的重要宏觀經濟數據,包括工業生產增加值、進出口增長、貿易順差等,都在支持“經濟過熱”的判斷。

  “這是有月度價格指數以來,第一次在同比通貨膨脹率很低的情況下加息,體現了宏觀調控應有的前瞻性特點,而且是用價格手段進行調控。”

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
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評論道。在他看來,CPI是個滯后的指標,不足為宏觀調控政策的依據,而貨幣和信貸的大量投放,以及固定投資的強勁增長,已經說明宏觀調控的緊迫性。

  高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更認為,事實上勞動力市場開始緊張,工資壓力已經上升,通脹就在眼前。

  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許小年在認同央行調控方式的同時,認為相對于早已“過熱”的經濟而言,加息行動顯得遲緩,幅度也還不夠大。

  似是為了增強政策的效果,在4月27日宣布加息之前,人民銀行召集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及部分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召開了“窗口指導”會議;其首要目標所指,正是“控制信貸投放進度,防止大起大落”。

   預料之中,還是預料之外?

  自從4月中旬起,宏觀緊縮的風聲便一陣緊似一陣。在4月1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后,市場對緊縮政策的前景確定無疑。

  該會議認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供應量偏高,信貸投放偏快,對外貿易結構性矛盾突出。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注重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

  不過,并不那么確定的是,“緊縮”將以什么形式出現?

  相當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大多數時間的共識,是央行將提高準備金率。3月18日,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說,“在保持貨幣政策穩定和中性的同時,人民銀行將綜合運用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及其組合,將商業銀行的頭寸調控到適度的水平。”這個講話,被市場認為是央行即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先聲。

  提高準備金率,意味著央行直接從銀行體系中抽出資金,可謂抽緊信貸最立竿見影的工具之一。今年一季度以來,信貸投放過多的原因在于流動性過多和商業銀行貸款投放積極性的上升;前者的根源在于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后者的原因則很可能在于資本約束壓力的緩解甚至消除。光大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分析,如果決策者試圖壓縮信貸投放,那么“窗口指導”、匯率升值和存款準備金率提高等,都可以替代資本約束的作用,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

  另有貨幣政策專家指出,提高準備金率的合理性還在于,加息可能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增加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央行此前一直認為,保持中美之間的利率差,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該專家認為,在匯率不能自由浮動的現實約束下,一直被認為是央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猛烈而不常用的武器”的準備金率調整,其實是個有效的工具。

  此外,根據2003年下半年央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來實施宏觀調控的經驗,市場猜測,由于當前央行面臨和當時相似的環境,此次最終出臺的政策也將和當時一樣;只是隨著央行調控經驗的積累,這一次政策出臺會更早、更有前瞻性。

  宋國青對提高準備金率的政策選擇并不以為然,認為“通過數量控制而不是價格調整,雖然不是最壞的政策,但也是相當壞的政策。”

  許小年長時間以來一直呼吁加息,他認為,要維護國內經濟的健康,必須加息;至于外匯壓力因此而增加,則可以通過匯率的調整來實現對外的平衡,因為“任何經濟政策都是有成本的,內部經濟平衡顯然要重于外部經濟平衡,因此加息的必要性一目了然。”

  4月25日前后,市場開始出現另外一種傳言,稱緊縮政策是單邊加貸款利率而不是提高準備金率;但人們對此始終將信將疑,主流看法仍然是“提高準備金率”。因此,央行加息的政策一出,市場人士紛紛表示,“既在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

  高善文稱,人民銀行在目前時機出臺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并不令人意外,然而選擇通過提高貸款利率來實施緊縮,卻十分令人詫異。“目前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的根源在于匯率升值和貿易順差的壓力,而提高利率壓縮實體經濟,既不能解決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實際上它會使貿易順差變得更大),也不能解決匯率升值壓力的問題。”

   政策指向

  高善文認為,這一加息政策難以理解之處還在于,在提高貸款利率和人為擴大利差的條件下,商業銀行放貸的積極性會進一步受到刺激。如果這一推論成立,則加息政策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梁紅認為,正是由于單邊提高貸款利率有可能激勵銀行借款,所以會有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窗口指導”。事實上,許多分析師都認為,央行此后會有更多的“窗口指導”。

  對于此次利率調整為何不涉及存款基準利率,央行的解釋是,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目前消費物價指數較低,現行存款利率水平相對比較合適;二是有利于引導儲蓄存款合理增長,鼓勵消費及擴大內需,改善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關系;三是有利于發展多種投資工具,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當然,央行未必沒有其他方面的考慮。有專家猜測,提高存款利率可能引致更多的外資流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顯然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

  另外,此舉不無對銀行改革的考慮。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分析,該政策增大存貸利差,可能出于改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目的,以改善金融系統的穩定性。

  還有人指出,這個政策可能是對股市利益集團讓步的結果,因為一旦存款利率上調,可能導致部分股市資金流向銀行,從而對股市產生向下的壓力。

  市場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加息幅度如此之小?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安德森猜測,其原因在于,央行通過加息對銀行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他們正在嚴肅對待信貸增長。但加息之后,后面將需要采取更有影響力的步驟,如調整準備金比率,甚至行政措施。他進一步分析說,未來沒有繼續加息的必要性。

  許小年看法正好相反。他認為,這么小的幅度無助于給經濟降溫,因此未來需要持續加息。這樣可以給市場建立一個“資金成本不斷上升”的明確預期,同時建立央行調控經濟的威信。“否則,人們不免會問,這一次加息是加息周期的開始,還是加息周期的結束?”他認為,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理解,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經濟行為和結果。

  對于政策的未來走向,目前只能限于猜測;而且眾說紛紜,難以達到共識。至于這一政策本身會產生什么影響,由于調整幅度有限,其心理影響大于現實影響,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顯然大于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政策公布次日,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的反應迥異。上證指數在開市初段曾大跌30多點,隨后一直走強,最高漲28點,最后報收1440,漲23點;深證成指漲幅較小。香港股市反應則激烈得多,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雙雙大跌,恒指跌幅最多時接近2%,在接近收市時才有較大回調。

  小幅提高貸款利息對實體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安德森認為,其程度幾乎為零。“對于那些仍然在基準貸款利率下獲得資金并支付利息的企業有微小的影響,但大多數銀行的平均貸款利率都在基準水平之上。”

  高善文則指出,考慮到住房按揭貸款絕大多數執行基準及下浮利率,以及

房地產行業的高杠桿特性,貸款利率的上調對于房地產行業構成明顯的打壓。此外,由于貸款利率調整及相關“窗口指導”的重心在于壓縮信貸投放,以及短期內當局不大可能出臺進一步緊縮性貨幣政策,信貸資金向債券市場的回流和預期的短期穩定似乎表明,這一政策組合對債券市場構成短期的利多影響。■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