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為我國溫泉旅游業健康發展開道
首部溫泉旅游地方推薦性服務規范7月1日起在廣東實施
4月18日,圍繞我國第一部溫泉旅游標準《溫泉旅游服務規范》展開的第二屆中國溫泉旅游高層論壇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標準化協會和中國旅游協會聯合主辦
。一項標準、兩個協會的名稱巧妙地組合成本次論壇的主題:溫泉旅游標準化。
《溫泉旅游服務規范》(DB44/T297—2006)是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于今年3月16日發布的一項推薦性地方標準,將于7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由御溫泉國際度假酒店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于2004年提出并以該企業為主起草。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溫泉旅游和標準化結緣,是該公司在進行ISO9000體系認證,編制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時得到的啟發,并得知國家標準委鼓勵以企業為主起草標準的信息后提出的。
作為旅游標準化的一個全新領域,溫泉旅游標準化的特殊性可以從《溫泉旅游服務規范》中鮮明地體現出來。該《規范》對沐浴溫泉的定義是,水溫高于或等于40℃,含有對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的地下溫熱水或出露泉。對溫泉旅游的定義是,以沐浴溫泉為主要內容,體驗溫泉、感悟溫泉文化為主題,達到養生、休閑、度假目的的旅游活動。該《規范》提出應充分了解溫泉水資源的水溫、泉質、功效等信息,合理運用,并在溫泉旅游接待區信息公示設施要求中,對溫泉水資源水溫、泉質、功效的公示提出相應的要求。
一項標準、一次論壇,凸顯出溫泉旅游標準化的緊迫性。這次論壇透出的信息表明,我國的溫泉旅游已形成為一個勢頭強勁的產業。以廣東省為例,該省是我國較早興起溫泉旅游的省份,大約興起于七八年前。目前廣東省發現溫泉有300多處,已開發利用的溫泉有130多處,約占全國已開發利用溫泉的1/3,每年接待游客500多萬人次,占全國溫泉旅游市場的半壁江山。
同時,北京、陜西、四川、河北等十多個省市依據各自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也將溫泉旅游作為旅游的支柱型產業或先導型產業,正在大力開發和經營。
我國的溫泉旅游業正趨成熟。中國旅游學院研究員李庚將我國溫泉旅游分為天然型、設施型、精致型和娛樂型4種業態。他認為,我國溫泉旅游的消費趨勢已從貴族泡湯為主過渡到大眾健康為主,中華溫泉文化“養身-養心-養德”這一適應不同人士不同層次需求的深厚內涵也越來越為人所接受,溫泉旅游將迅速走向成熟。
有關人士表示,這項標準出臺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一個行業從興起到成熟的階段,正是各種問題充分暴露的時候。東北財經大學王艷平博士分析了日本溫泉旅游開發的成敗后指出,我國溫泉旅游開發初期速度快、總體規模大以及慣性大等問題隨著政績型、投機型和哄搶型開發的熱潮愈演愈烈,有的在自來水中加入化學物質假冒溫泉,有的在溫泉中摻入自來水,有的將用過的溫泉加溫后循環利用,有的甚至用石油鉆井機掠奪式開掘地下溫泉資源,這些問題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標準加以解決。根據日本的經驗和教訓,在劃定或限制新開采區域、確定井間距、規定井的直徑和深度、控制單井出水量等很多方面,標準化都可以發揮作用。
因此,構建溫泉旅游標準體系成為本次論壇的一個熱點。關于體系中應該納入的標準,各方人士還提出了溫泉的分類和等級劃分、污水處理及利用、溫泉旅游場所的設備及維護等,還要設計體系的層次結構。 作者:徐 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