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被忽視的太廟歷史隨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11:33 經濟觀察報

  侯楊方

  第一次參觀明清太廟還是十幾年前。那是一個五一期間的下午,已經成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庭院里擺滿了各種地攤,人多鬧雜,但我仍然被一種塵世喧囂所無法掩蓋的內在氣質所吸引,一直在太廟里留連到晚上人群散盡。而此時,太廟的寢殿正在舉辦一場舞會,所幸庭院深重,我還可以坐在戟門西邊門的臺階上,在夜色中靜靜欣賞雄偉莊嚴的享殿
,特別是那屋頂優美流暢的線條。從此我總是向朋友們極力推薦太廟——這里是老北京的精華之所在。

  太廟與紫禁城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一起修建完成,按照“左祖右社”的原則,形制完全模仿南京的太廟。太廟建于紫禁城的左前方即東南方,而社稷壇(現中山公園)則在右前方。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宗廟,占地14萬平方米,四周圍以三道紅墻及層層松柏,襯托起金壁輝煌、錯落有序的建筑。建筑采用中軸對稱式布局,琉璃門、漢白玉石拱橋、戟門、三大殿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井亭、神廚、神庫配殿依次排列于兩側。位于中軸線上的享殿是皇帝舉行大祭活動的場所,寢殿是供奉帝后神位之處,祧廟則供奉皇帝遠祖神位。

  太廟在歷史上經歷過兩次大的變動。弘治四年(1491年)在寢殿之后修建祧廟,以安放皇帝的遠祖們牌位,這是第一次改動。第二次改動發生于嘉靖十四年(1544年),明世宗將太廟改建成獨立的9個廟。僅5年之后,9個廟中除明世宗父親(被追封為睿宗)的廟外,全部被火焚毀。嘉靖二十二年,由于太廟占地有限,明世宗決定恢復太廟的原有形制,即將明太祖以下所有皇帝的牌位集中在一個寢殿中,并于兩年建成,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太廟,其享殿和寢殿至今已經有460多年的歷史。

  太廟建筑群中最雄偉壯觀的是享殿,又名前殿,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的場所。享殿是整個太廟的主體,為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檐下懸掛滿漢文“太廟”九龍貼金額匾,坐落在3層漢白玉須彌座上,面積達2060平方米。殿內梁棟飾金,地設金磚,68根大柱及主要梁枋均為金絲楠木,柱高為13.32米,最大底徑達1.23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楠木大柱更是舉世無雙,建筑品質和文物價值只有明長陵的棱恩殿可與其相匹。

  太廟享殿、明長陵棱恩殿和紫禁城太和殿并稱為中國三大殿,它們的建筑規模和等級相當,沒有其他的建筑能夠與它們相匹敵。在長和高方面,太廟享殿甚至要超過太和殿;建成于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的明長陵棱恩殿,面積達1938平方米,重檐廡殿頂,覆以黃色琉璃瓦,殿內金磚鋪地,殿下有3層漢白玉石欄桿圍繞的須彌座式臺基和一層小臺基。此殿梁、柱、枋、檁、鎏金斗拱等大小木構件,均為金絲楠木,60根楠木大柱,高12.58米,最大底徑達1.17米;太和殿建成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面積為2368平方米,同樣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柱高12.70米,最大柱底徑1.06米,材質為松木。由于清初建筑材料尤其是巨大的楠木難以采辦,太和殿的規模和用材質量已經遠遠無法與明永樂年間建成的奉天殿相比,面積僅及它的一半。因此,太和殿與其下的漢白玉石雕基座比例失調,而長陵棱恩殿和太廟享殿則幾乎充滿了漢白玉石雕基座,比例更加和諧、優美,完全保持了明代建筑原有的風貌。

  這三大殿中,長陵棱恩殿建成的歷史最悠久,迄今已經590年,太廟享殿次之,461年,而太和殿歷史最短,僅319年。由于楠木生長緩慢,成材需千年以上,極為珍稀,而現在已經絕跡,因此從歷史文物和建筑本身的價值上看,長陵棱恩殿和太廟享殿都要超過太和殿。由于自然和人為的原因,紫禁城中明代建筑基本上都被焚毀,現存的主要宮殿建筑都建于清代。中國現存的明代大型磚木建筑已經是鳳毛麟角,而像太廟享殿、明長陵棱恩殿這樣如此大型、高等級的建筑更是絕無僅有,獨此二例,不可復制,它們是中國現存的最珍貴的古代建筑。

  太廟、明長陵和故宮雖然同屬國家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太廟是1988年的第三批,后兩者是1961年的第一批),但在保護的措施上卻明顯有別。故宮、明長陵和其他的明代陵寢已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受到了嚴格的保護,故宮更是早已禁止一切拍攝、演出等商業活動。而自1950年太廟被改作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后,各種游園、商業、演出、拍攝活動甚至舞會充斥其間,后殿成了辦公場所和練功房,內部格局已經完全改變,殿內的楠木柱不僅被刷成了刺眼的猩紅色,而且還安裝上了壁燈——不僅與這座雍容肅穆的建筑格格不入,更讓人擔心這座歷經幾百年滄桑的太廟會因此毀于一旦。

  太廟與故宮本為一體,如今故宮正在大修,而太廟的屋頂斑駁失色。在此建議恢復太廟的原有形制,遷出一切辦公場所,禁止一切商業活動,可以考慮恢復傳統的祭祀活動,以便使游客更加真切地了解歷史,只有這樣才能將這座無價的建筑瑰寶更好地保存下去。半個世紀前被拆除的永定門,現在已經被濃墨重彩重建于聚光燈下,而歷經風霜的太廟卻失去了往昔的金碧輝煌。盡管古跡可以重建,但重建的古跡永遠不可能重現原物的價值。如果我們不精心呵護,歷史的遺跡只會越來越減少,甚至消失,其價值與氣質永不會再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