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能根治沙塵暴 也要努力為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10:47 經濟觀察報 | |||||||||
2001年與2002年的春天,沙塵暴屢襲中國,數次橫掃長江以北所有地區。塵暴來時,天空昏暗,機場關閉,交通阻塞。面對那滾滾而下的黑色幕布,我們將布條塞進窗縫防止沙塵,卻無法防御來自內心的巨大震撼。 然而我們很快淡忘了它們,就像水分在到達植物的根部之前,迅速被高溫蒸發。我們不愿承認我們的21世紀是在沙塵暴中開始的。我們中的很多人更是拒絕承認他們在這次災
到了2003年春天,沙塵天氣有所減少,降雨重新充沛起來。在中央政府的補貼幫助下,西北一些連綿的荒山重新長出了希望的植被。樂觀主義者說,你們看,科學和技術必將治愈我們給自然帶來的種種創傷,請不要再提那些不愉快的經歷,請不要嘩眾取寵。 但是,自2006年2月以來,我國北方再次屢現大范圍強沙塵暴,房屋被毀,人員傷亡,新型列車的雙層鋼化玻璃窗居然也被風沙全部擊碎。這似乎說明我國進入了新一輪沙塵天氣頻發期。這說明,前兩年的成功,只是自然的饋贈,但自然隨時都會把它的禮物收回去。 有關方面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一種說法是,今年境外沙塵源的影響嚴重些,因此,在我國不可能根治沙塵天氣。另有一說,古時即有“天雨土”、“天雨灰”,今春干旱少雨,自然風吹塵起,不足為怪。 其實早在2002年,中國的氣象官員就表示,沙塵暴有三分之二起源于蒙古國境內,不足三分之一起源于中國。這是對當時國際社會“沙塵暴起源于中國”一說的回應。這是事實。蒙古和哈薩克斯坦荒漠的沙塵暴,經中國北部廣大地區,再通過太平洋上空的大氣環流,可一直傳送到北美洲。但有關研究也表明,在多數情況下,沙塵暴起源的界限不會涇渭分明。當沙塵暴自境外發生并進入中國時,境內源區則成為加強源區,一路之上,因地形地貌、氣溫氣候、植被等原因,沙塵暴的范圍、規模和強度往往持續增大。 所以,即便對境外沙塵源區的治理無能為力,即便古時即有“天雨土”,我們也應抱著“堅決根治”的態度加強對境內沙塵源區的治理。我們也一直在為此努力,F在的問題是,我國每年投入巨額資金治沙,但仍然沙進人退,我們對于沙化土地的治理是否科學?我們實施的三道防風建設工程以及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其效應究竟該如何評估?沙塵暴固然與暖干氣候有關,但西北、華北干旱地區的傳統農業發展迅猛,土地資源超載的局面如何緩解?在沙塵起源地帶,龐大的礦業社會正在榨取著脆弱的邊際土地,怎么辦? 沙塵暴并非不可治理。美國1930年代的災難性沙塵暴,與大蕭條一樣,至今令美國人記憶猶新。當時,油罐車和輸油管都被挪用來向西部運水。后來,美國建立了3000公里的防護帶,栽種了2億多棵樹,發展了深井灌溉農業,在干旱地區培育起新的文化與社會體系——盡管存在種種爭議,卻終于免遭沙塵暴之苦。國際社會在治沙中的經驗與教訓,有待我們認真借鑒。 人類的力量當然不是可以無遠弗屆的。我們不是“人定勝天”論者,但我們像反對盲目樂觀一樣反對盲目悲觀。同時我們認為,不能繼續任由某些地方政府爭說“我們這里就是起沙源”而爭項目、要資金,而是應該使生態治理進入公共討論的領域,要求官員與專家面對公眾的審查來證明自己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