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論壇•百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2日 10:4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視點] 左小蕾:不如去發展中國家做游戲規則的制訂者 為了應對美國經濟形勢的調整和新一輪國際經濟秩序重新整頓,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與其在競爭激烈的發達國家市場上爭得你死我活,不如到發展中國家的市場
中國經濟對外的依存度很高。去年的進出口占GDP的60%以上,世界經濟的任何風吹草動,中國經濟就會受到影響。中國對美國貿易的順差,使中國經濟對美國消費市場的興衰比較敏感。或者美國低儲蓄高消費支持的經濟發生變化,或者美元貶值,或者美國靠資本流入支持國際收支平衡的條件打破,或者上述問題其中的兩種甚至三種情況同時發生,會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進而對中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中國是否做好準備應對美國經濟形勢的調整和新一輪國際經濟秩序重新整頓呢? 中國面對一個復雜外部環境,如石油價格上漲、貿易摩擦、全球的經濟發展失衡的局面惡化等等,如果美國經濟出現與預測不一致的逆轉,我們的外部環境將增加更大的不確定因素。我們的企業特別是與進出口有關的企業要有所準備。對外,企業要建立預警機制、風險防范機制、危機緊急處理機制,準備應對各種情況的發生。近期要密切注視國際市場的動態,特別要審慎關注美國經濟的變化,特別是美國房地產業、美元和美國消費市場的變化,及時傳遞信息,提前做好相關調整,不要出現像去年美國和歐盟啟動特保條款,市場一片嘩然的無準備狀況。 企業和廠商要開拓新的海外市場。重點要開拓亞洲、非洲地區的市場。與其在競爭激烈的發達國家市場上爭得你死我活,不如到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去做游戲規則的制訂者,機會可能更多,空間可能更大。企業還必須善用貨幣掉期、利率掉期互換等金融工具,對沖風險,減少更靈活的匯率機制帶來的波動所造成的損失。注意進口商的資質,學會利用國外的一些避險工具和金融服務產品,進行多重保險。 對內,企業要努力開拓國內市場。刺激內需更多是政府政策主導,但開拓市場是企業行為。要進行必要的結構調整和轉型,避免低水平的無序競爭。我們的經濟要有更大的靈活性,企業要具備更大的彈性,這樣我們就可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近期可以應對美國經濟惡化的可能,將來可以面對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危機。 [爭鳴]
吳敬璉:不應該征收利息稅應征收資本利得稅 近日,在“2006年中國政策及其影響解讀會”上,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利息稅的征收反而加重了中小儲戶負擔,我國不應該征收利息稅。 近日,針對是否應該取消利息稅,出現了不少爭論。有觀點認為,應該盡快取消利息稅,因為征收利息稅的初衷是為了“擴大內需”,但實際上,這幾年,利息稅的征收并沒有起到控制儲蓄率增長的效果。 對此,吳敬璉認為,中國應該征收的是資本利得稅,而不應該征收利息稅。“我不懂為什么為了拉動內需,就要征收利息稅。”面對目前中國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一位后會帶來什么影響。他表示,外匯儲備并不是越多越好,會對資源的有效利用造成消極的影響。因為大量的中國資源變成了外匯儲備,而外匯儲備只能投資在一些收益很低的金融資產上。同時,對于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的執行,也造成了很多不便。 但他認為,目前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他說,“我希望這種改變是比較穩定的變化,而不是非常急速的改變。因為我們的外匯管理制度去年才剛進行改革,從原來的完全不浮動的狀態,變成央行較少干預的狀態,有關各方的利益都要向平緩過渡。這種過渡的過程,不可能很快。” 巴曙松:兩岸金融開放不對稱使臺灣失潛在機會 日前,在“兩岸金融交流與兩岸經貿發展”議題研討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兩岸在推動金融行業的互補和合作方面將大有作為。 截至2005年底,大陸批準的臺灣銀行在大陸設立的辦事處有7家,與臺商合資的銀行有2家。此外,大陸批準了臺灣11家保險公司在大陸設立了15家辦事處,1家保險經紀人公司與1家保險合資公司。但是,臺灣當局對大陸金融機構進入島內始終持過于嚴格的審批態度,大陸于2003年就批準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與香港工銀亞洲4家銀行赴臺設立辦事處,但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兩岸交流的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使臺灣喪失了潛在的合作機會。例如,通過接納大陸金融機構入臺開展針對兩岸經貿交流的業務合作,為兩岸人員往來提供了個人金融業務支持,為同時在兩岸開展業務的臺灣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等,都能為臺灣地區金融市場帶來潛在利潤。 在大陸將于2006年底全面開放銀行業的背景下,眾多外資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都加緊在大陸金融市場布局。但是,具有文化地緣優勢的臺灣金融機構進入大陸的步伐卻進展緩慢,這對于島內金融行業的發展是不利的。他具體分析說,長期以來,臺灣金融服務業較多依靠第二產業。當第二產業陸續轉向大陸,臺灣金融服務業呈現出客戶流失的趨勢,因此迫切需要隨同第二產業轉向大陸。 在兩岸都面臨著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積極推動經濟合作下的金融合作更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戰略選擇。 [表達]
茅于軾:社會責任投資是慈善事業 社會責任投資仍是在扶貧,這種新的扶貧方式,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大大地激發了社會上愿意做善事的人們的積極性。 近來出現了一種新的慈善活動,叫社會責任投資。它是以慈善為目的的商業行為。本來慈善和商業是水火不相容的兩種活動。前者為了散財,后者為了聚財,這二者怎么能夠結合呢?它的基本想法如下:既然商業活動能夠創造財富,是不是可以通過從事窮人所需要的商業來賺錢?一方面讓窮人有機會通過商業賺錢,另一方面這活動可以按照商業規則來進行,雙方都得到好處。這樣的事并不少,比如發放小額貸款。窮人往往有勞動力但是缺乏資本,勞動很難用于生產活動。他們很想問別人借錢搞生產,可是誰敢借錢給窮人?萬一還不起怎么辦?所以這些有勞動力的農戶很難擺脫貧困。從事小額貸款就是把錢借給窮人,解放他們的生產力。最后不但把錢還了,還能夠支付利息,所以貸款成為商業活動,扶了貧,還賺了錢。再比如做農民的就業技術培訓。經過短期培訓讓農民能夠在城里找到工作,每月掙的工資比務農高出四五倍。他們不但能夠償還技術培訓的費用,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收入。技術培訓可以是商業活動,能夠賺錢,同時又扶了貧。 類似的活動還很多。凡是能夠讓農民參與,而且能夠生產財富的活動都可當作社會責任投資來做。 為了避免慈善事業的種種困境而把它做成商業,是社會責任投資產生的原因。因此,社會責任投資仍是在扶貧,但要經濟核算,要能夠賺錢,內部管理按照企業原則組織。投資人也能夠得到投資回報,但是不求利潤極大化,只要有一點就可以,條件是必須造福于貧苦大眾。這種新的扶貧方式,也是一種投資方式,大大地激發了社會上愿意做善事的人們的積極性。既做了善事,又獲得了利潤。所以資金來源非常充沛,成為一項有巨大前途的投資新模式。發達國家這種投資模式很快得到重視,迅速在擴大,社會責任投資資金開始向我國流動;我國也開始了解、學習、試探。這很可能改變我國多年來扶貧的管理方式,發展出全新的觀念、規章和精神。 (夏天/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