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新農村建設應促進農村剩余勞力轉向城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1日 08:54 中國經濟時報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

  記者白濤濤張學光北京報道日前在北京舉行的“新農村基本建設優化論壇”上,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農民收入的提高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要長期增加農民收入,最重要的是把農業人口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向城市轉移。

  “中國有8億多農民,5億多城市居民。假如有一個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里,就減少了一個農產品的生產者,從而增加了一個消費者,農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了。”林毅夫解釋到,由于農產品具有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低的特性,單純靠增加農業生產,容易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問題。國外的歷史經驗證明,惟有通過產業、就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流動出來的勞動力一方面由農產品供給者變為產品需求者,另一方面使留在農村的勞動力耕地面積增加擴大經營規模,農民的人均收入才能長期持續地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部部長韓俊對此觀點也表示認同。他說,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緩解了農村資源環境壓力,增加了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資金積累,是“工業帶動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發達地區帶動落后地區”的重要實現形式。農民轉為市民是城鎮化的必然趨勢,要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立惠及進城務工農民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在城市穩定就業、長期生活的農民逐漸完成由農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轉變。要保持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使農民在城鄉之間能夠“雙向”流動,防止進城農民失業又失地,變為城市貧民,形成貧民窟,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在鼓勵農民跨地區流動、進城就業的同時,必須發展鄉鎮企業,壯大縣域經濟,擴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全國政協常委蕭灼基認為,我國農村現有勞動力4.9億人,富余勞動力1.5億人,每年還要新增600萬人。由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美國的1%,相當于國內第二產業的1/8,第三產業的1/4,勞動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矛盾是我國農業勞動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解決的主要辦法是逐步把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向第二、三產業轉移。但同時應注意到,由于城鎮勞動力也在自然增長,城鎮的就業崗位有限,所以,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只能逐步進行,預計在“

十一五”期間,每年轉移人口為900萬人。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