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是A股市場國際化的標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0日 16:06 南方周末 | |||||||||
■經濟時評 □尹中立 日前,央行明確提出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可以到國外從事股票投資及其他理財投資業務,這意味著討論多時的QDII(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正式出臺。
2002年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開始實施時,筆者曾經撰文,指出此舉將加速國內股票市場的國際化。三年后的今天,QDII的到來,可以說是國內股票市場國際化的標志。今天的A股市場,其投資理念已經與國際市場高度趨同。 在2001年之前,對于國內A股的投資者來說,最敏感同時也是最不情愿的事情就是把A股市場國際化。因為當時平均市盈率超過了50倍,市場的整體估值遠遠超過國際市場的標準,如果按照國際化的估值標準來度量,就意味著A股的價格要大幅度下跌。 在實施QFII之前,我國的股票市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有人曾經做過形象的比喻:香港的股票市場是太平洋,而大陸的股票市場像青海湖。青海湖因為地處封閉的環境,因而可以保持很高的海拔。中國股票市場因為資本項目的嚴格管制,因此可以維持較高的市盈率不破滅。 國際化則使國內外市場之間的管道打通,中國股市的價格形成機制及價格水平必然會和國際市場接軌。對于當時的中國股市而言,接軌就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結構、產品以及制度都將逐漸向國際成熟市場靠攏,資本市場中中國特色的東西會越來越少,就意味著股票價格的不斷下跌。2001年之后的4年多時間里,股市的不斷下跌正是因為如此。 今天,當QDII推出時,投資者期望或者懼怕的“國際化”實際上已經基本實現,最明顯的標志是估值水平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 2004年以后,國內A股與中國在海外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紅籌股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大,國內國際投資分割狀況被逐漸打破。從股票市場的波動看,2005年里,H股的走勢已經對A股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或者說,A股市場與H股市場的走勢越來越接近。上海綜合指數曲線(尤其是上證50指數)與H股指數曲線貼得越來越近,而2004年之前,二者的相關性并不明顯。 導致這些變化的大背景是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進程的加快。2003年之后,金融改革政策出臺的頻率迅速加快,各種政策不僅范圍廣,而且力度大。如國家開始動用外匯儲備補充銀行資本金、出臺《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四大銀行籌備上市,等等。 所有這些都不是偶然的———根據WTO協議的要求,金融開放的時間表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去猶豫和彷徨! 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國際化步伐加快。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個主要因素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國際化。 其一是資本跨境流動的障礙越來越小,盡管我國仍然實行資本管制,但由于地下匯兌市場的存在以及QFII制度的實施,資本的流動事實上已經沒有障礙。根據我的調查,在沿海一帶,尤其是深圳與香港之間,事實上存在大量的地下資本流通通道,外匯管制已經基本上失去了作用。 其二是熊市的洗禮及QFII的引進對國內投資理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2001年之前,國內股市通行的盈利模式是“坐莊”(機構或個人利用資金的優勢集中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操縱股票的價格,從中漁利),但其后,隨著股市的不斷下跌,“坐莊”的模式難以為繼,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大小“莊家”紛紛“破產”,“價值投資”逐漸為市場普遍接受。2002年之后,QFII機構的不斷進入,加速了這一投資理念的轉變。 其三是投資者的跨市場套利拉平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差距,這是市場機制起作用的結果。我們注意到,QFII開始在多個市場關注同樣的股票,雖然他們不是一個整體,依據各自的利益以及理念進行投資,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他們在尋找跨市場的套利機會———股改、內外市場之間的定價差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種套利行為得以進行。客觀上,這樣的套利使A股市場與H股市場不斷靠攏。 因此,當前推出QDII是適當的,它是在國內股票市場基本具備國際化條件下的應時之舉。它不僅不會沖擊國內股票市場,而且將會為國內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P1158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