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國阻止中國貨物進入是錯誤選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7日 10:12 金融投資報 | |||||||||
摘自4月8日美國《紐約時報》 記者日前采寫了數百家中國工廠勞動力短缺的報道,其中問題最為突出的是處于中國出口拉動型經濟核心位置的廣東和福建兩省。 2004年,深圳、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最低月工資為58美元到74美元。過去3年來,上述地
但是,現實的情況似乎比這要復雜得多。在過去100年的工業化進程中,主要集中在紡織和服裝加工等低報酬制造行業的就業通常是發展的第一級階梯。美國、英國和其它富裕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這一痛苦但不可避免的過程。當低端產業的工資上漲時,生產企業就會尋找價格更加低廉的勞動力。 對于美國而言,這意味著將生產從東北部地區向南部的卡羅萊納等州轉移,繼而轉移到中國來。中國迅猛地發展成了紡織品市場,這里似乎可以提供無盡的愿意并且能夠制造短袖圓領汗衫、胸衣和其它內衣的勞動力,而且價格要比南卡羅萊納州要低廉得多。簡言之,南卡羅萊納州已經不夠貧窮了。 中國沿著紡織品產業這一階梯上升將會面臨其它國家當年同樣經歷的一些困難的轉變。其中最長期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那些失去工作的人群。 但是,中國工人的工資和福利水平正在提高,中國的發展對諸如柬埔寨、孟加拉和馬達加斯加等更加貧困的國家來說是個好兆頭。工廠主們可能會抱怨在中國找不到工人,但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采取一貫的做法:到其它地區去尋找便宜的勞動力。 這一切表明,美國國會試圖阻止中國的貨物進入美國的觀點是何等的錯誤。中國越是富裕,世界其它國家也會跟著更加富裕。貧苦國家跟著富裕是因為它們將會得到從中國轉移過來的工作機會;富裕國家跟著發展是因為中國將會有更多的人終于能夠消費得起美國生產的昂貴產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