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管理 > 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50強評選 > 正文
 

和華為在一起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16:34 《環球企業家》雜志

  接受它的利潤盤剝,適應它的苛刻標準,學會它的行為方式,華為的供應商們正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小華為”

  文/ 羅燕

  你能做到像華為那樣快嗎?

  幾乎華為的每一家供應商都曾遇到類似這樣的拷問:為了響應客戶的需求,你必須使你的管理更高效,你的生產組織更靈活、伸縮性更大。

  這像是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華為會盡量減少自己的庫存但要求供應商備貨;即便產品規格有改動供應商也要做到交貨迅速;技術條件改變以后仍要按照同樣價格進行交易……這些要求不僅僅影響了華為的直接供應商,也通過供應鏈直接傳遞給了末端的那些間接供應商。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華為間接供應商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回憶,他平生遇到最緊急的一個訂單是,客戶當天提出訂單要求,第三天就要求提貨。

  不過,這還不是這位供應商遇到的真正的噩夢——第二天,正當他調配生產線和人力、資源開始全力生產時,客戶告訴他,該訂單又取消了。

  “這也刺激了我們,要不斷加快反應速度,”他對此顯得早已習慣。出于安撫供應商和彌補損失的慣例,遇到這種訂單變動情況,他已經生產出來的產品,客戶仍要采購。“所以,我反應越快,做的越多,自己的損失就越少。我的客戶跟華為之間的關系也一樣。”他解釋自己的生意訣竅。

  在這些供應商看來,為了在華為的供應鏈中生存,做這樣的改變值得。在過去數年中,這些公司的規模隨著華為的成長而迅速擴大。一位供應商原先在深圳一所中檔寫字樓里租用一個大開間,不到兩年已經被員工擠得滿滿。起初,他只是試圖擴大一倍辦公區域,但最近,他索性租下了另一幢寫字樓里的整整一層——考慮到華為未來的發展速度,他的這一舉動不但不是發瘋,而是吸取了之前教訓的未雨綢繆。

  正是這些數百家華為供應商組成的水面下的產業生態體系,支撐著華為86億美元的2005年全球合同銷售額,并且還在繼續支持后者在未來30%以上的年增長目標。

  想知道華為自身都未意識到的這種潛在吸附力有多強?看看萬科城的例子。萬科地產開發的萬科城就在華為基地對面,2005年5月二期開盤時,房價已比一期至少上漲了2000元,據說其中有近一半的購房者是華為的員工。

  華為基地所在的阪田工業區位于深圳所謂的“關外”,這里原來有居民約400多戶、2500多人,自從華為和其它企業入駐后,現在的常住人口加上流動人口已超過10萬。除了萬科和其它房地產商開發的項目外,大量私人改擴建的“農民房”也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以便宜的價格向華為的員工出租。當萬科打算在萬科城里發展出一塊商業中心時,它相信最高鋪位價格超過2萬元/平方米并不荒唐。

  這種影響力并不僅僅發生在阪田。在全球電信設備市場,曾經有段時間,歐洲人爭相打聽那家總是提出不可思議的低報價的中國公司是誰。2005年,華為拿下19個移動網絡訂單,諾基亞和愛立信分別為22個和25個;而在GSM網絡市場,華為已經以13個訂單無可爭議地坐上頭把交椅。

  今年2月,華為與全球最大移動通信運營商沃達豐簽訂 了至少5年的手機采購協議,華為將為沃達豐在其運營的21個國家的市場上提供為沃達豐定制的WCDMA手機。這是華為3G手機首次進入歐洲主流移動運營商的手機采購范圍。4月,華為進入英國電信選定的8家優先供應商名單。為此,它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接受英國電信的評估,花費了數以億元計的資金來優化自身的管理與服務,并對自己的供應商進行調整。

  顯然,華為希望它的供應商也能像它對待客戶這樣:重視成本和研發,并因客戶的需求改變自己的管理和服務。這樣的事情的確在發生:那些與華為合作多年的供應商,混合著利益、畏懼、警惕、尊重、效仿等多重復雜情感,似乎已變成了另一個“小華為”:反應迅速、注重質量、對價格敏感,并保持低調神秘。

    【像華為那樣】

  身為華為供應商,要承受的最大的壓力來自價格。華為并不諱言這一點,因為它自己就是靠有策略地打價格牌起家的。最現成的例子是當時的新銳法國電信運營商NEUF準備在法國全境建設一個骨干光傳輸網絡,為了跟老牌運營商法國電信搶市場,NEUF的動作不但要更快,更激進,當然“價格也要更便宜”。為此,華為開出頗具誘惑力的條件,承諾以非常優惠的價格為NEUF建設最初的兩個城市的網絡并負責運營3個月,然后再交給NEUF評估。結果,華為進入NEUF的6大供應商之列,隨后牢牢占據第一的位置。

  華為會把這樣的成本壓力均攤到華為供應鏈上的每一家供應商身上——從直接供應商到最基礎的原料供應商。

  多年來,華為給其供應商留下的印象有二,一是對采購的管理專業;二是付款及時,這保證了華為供應鏈條的相對穩定。“感情和睦”的秘訣在于,華為從一開始就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則——盡量降低在供應鏈里的人為作用,防止某一個人在這個鏈條里的權限過大。

  華為的采購都是通過招標進行,在供應鏈管理部內專設采購專家團機構,負責評估供應商資質和產品質量。它的權限很大,既能決定合格供應商的名單和等級,也能確定采購份額。而一般的采購人員更多是只負責下單等具體操作。這兩個部門相對獨立,被某個供應商一起“搞定”的可能性因此低了很多。

  這其實符合這些供應商們的期望。他們可以忍受無休止的砍價,可以忍受更激烈的惡性競爭,也可以忍受華為哪怕是千奇百怪的諸多要求,但他們希望大家能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賽,規則公開透明,這樣,至少結果是相對公平的。

  華為對供應商的萬有引力不只是公平這一點,還有信用,或者說得簡單一點,付款及時。國內的供應商都領教過客戶千奇百怪的內部政策——有的客戶甚至告訴自己的財務人員,如果供應商沒有著急到要打官司的程度,就可以先拖著不付錢。

  “最好的客戶不一定要給現款,但是付款要及時準確。”一位華為的供應商對《環球企業家》說。他寧可跟華為這樣說話算話的客戶以90天的賬期結算,也不愿意跟一個沒有信用的公司簽30天的付款合同。這位供應商曾經也試圖與多家電信設備制造商保持供貨關系,但他最后還是鐵了心要跟定華為合作,原因就是,“我們和華為在談判時無論如何爭執,一旦談妥,華為的結算一般都是非常及時準確”。在跟定華為之前,他曾經跟其他的廠商合作過,卻發現自己總是要被迫去“搞定”該企業財務部里的某個關鍵人物。

  在行為方式和氣質方面,這些供應商也越來越像華為。 華為和中興這些大企業所推行的招標制度,從2001年開始在深圳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里變得時髦起來,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這個行業的采購規則。

  這種方式確實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透明和公平,不過一些供應商也因此陷入了無窮無盡的文牘工作。他們的標書一寫就是三卷:價格卷、技術卷、商務卷。一位供應商開玩笑地說:“我只有在看價格卷的時候花的時間最多。”他計算了一下,自己的大客戶超過10家,如果每家在某類產品上一年招2次標,而購買的數量又不足夠大的話,雙方花費的精力和成本就有點顯得不值得了。

  華為的供應商們承認,他們用來對付自己供應商的合同條款不少都是照搬自華為對他們的要求。但一位二級供應商則揶揄說,這些供應商只學會了一部分,就是把各種采購條款和協議訂得對自己特別有利——“可是,他們付款就不學華為,從來不及時”。

  他還特別提到,現在的采購條款里十分流行所謂的“華為”風格:充分估計出供應商的各種違約行為和懲罰辦法,滿紙寫著“否則怎樣”。不過,他也大笑著承認,自己也在沿用這種風格來撰寫合同條款,去要求自己的更下游的供應商。

  除此之外,華為在利用招標進行壓價方面的高明手法,也一直是那些吃過苦頭的供應商們試圖效仿的榜樣。

  他們在變成一個一個的“小華為”。一位供應商說,他在公司內部要求,辦公打印時紙張的兩面都要使用,“這也和華為一模一樣”。

  對一部分供應商來說,他們跟華為的關系里有利益關系,也有情感紐帶——接受采訪的這家供應商透露,他們也正在嘗試尋求海外客戶的訂單。說來有趣,這些供應商所獲得的機會,其實是華為和其它中國公司海外拓展引發的連鎖反應,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跨國公司過去對中國的材料生產商缺乏信任感,但隨著全球競爭的加劇,因為有華為這樣的可怕對手出現,他們不得不也轉向中國來尋找材料來源,優化自己的供應鏈。

  說到底,這些供應商的算盤跟華為幾乎一模一樣:讓自己也成為全球市場的有力爭奪者。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