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廣州“商品公寓”游走在空白地帶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4日 11:30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產權:50年還是70年?性質:“辦公”還是“住宅”?

  近年、特別是今年以來,廣州公寓市場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供求兩旺局面。令人樂觀的租金回報,讓不少投資客將資金投放轉向了公寓。然而,記者調查后卻發現,目前正走紅廣州市場的該類物業,其產權登記卻竟然是空白。也就是說,買家手中的“公寓”,其房產證上房屋類有的是“酒店”,也有的是“住宅”,還有的是“寫字樓”,現行的“公寓”
似乎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產權登記中“找不到門路”。

  同是公寓“名分”卻不同

  越來越多的“公寓”瞄準投資客涌入市場,但是在市場中出售的該類物業卻基本上沒有“名分”。記者在廣州市隨意調查了4個正在開售或即將推出的公寓項目,發現其中3個的預售許可證上“用地性質”一欄中的標注是“商住”,另外一個是“旅業”。

  這意味著,小業主將來拿到的將是“住宅”或是“旅業”的房產證。此外,市場上還有一類土地性質是“寫字樓”的“公寓”,其為小業主辦理的也只能是“寫字樓”的產權證。

  不同的土地性質,必然涉及到上蓋物業的使用年限。按國家規定,“酒店”或“旅業”的土地出讓年限是40年,“商業”與“寫字樓”為50年,住宅土地的使用年限最長,達70年。

  也就是說,小業主購置的“公寓”物業,除了沒有“名分”外,其使用年限也大不一樣,“壽”短的僅有40年,最長的是70年。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有的小業主收樓后在網上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何我買的公寓僅有50年的使用年限”?

  正是土地使用性質不同,所以小業主手中的“公寓”還有不同的“內涵”:土地使用性質為“酒店”、“旅業”或是“寫字樓”的,可以拿著房產證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登記,這對于希望購置或是租用“公寓”開辦公司的客戶很有誘惑力;但是,土地使用性質為“住宅”的,就只能作為居住物業了。

  廣州公寓批出不足2000套

  合富地產市場部首席分析師黎文江說,廣州市自2000年以后,規劃部門就沒有批準過“商品公寓”類的項目,有關部門也沒有批出過“商品公寓”的預售許可證。

  據合富地產調查,歷史上廣州以公寓申請預售證的套數不足2000套,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其中新中國大廈、江灣新城西區公寓和麓景臺這三大爛尾盤已占去1334套,即現時有效供應量僅約500套,批出時間集中在1996-1998年。

  也就是說,有“出世紙”和最終能名正言順辦理房產證的商品公寓,廣州市不足700套。而事實上,廣州市商品公寓最早的成交出現在1997年,至2004年共售出742套14.84萬平方米,但大部分都集中在麓景臺和新中國大廈兩宗爛尾項目中。按時間推算,該類早年批準預售的商品公寓,其預售許可證早就過了期。

  國家并無明確定義

  據了解,市場上公開出售的“公寓”類物業遭遇尷尬,與其“身世”模糊有關系。因為到目前為止,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類物業并無明確定義。

  一位來自成都的開發商告訴記者,在報建過程中,“公寓”成了辦公樓和住宅樓之間的一種物業,辦理房產證時,不知道定性是“商業”還是“居住”。

  成都市在2004年還出臺過規定:“公寓”特指不能分割產權的生活設施,主要表現為生產、教育、科研、醫療、服務等用地內配套的生活設施用房,以后統一表述為“配套生活用房”;在土地、規劃及證照上不準出現“公寓”一詞,是住宅就是住宅,辦公樓就是辦公樓。

  在廣州市,對“商品公寓”也同樣沒有界定。市場上出售的各類“公寓”,土地使用性質基本上行走在“商業”與“住宅”之間。

  “名分不明”隱藏產權糾紛

  奇怪的是,廣州市的公寓沒有“名分”,但以“公寓”名義推出市場銷售的“公寓”項目,卻能辦到

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盡管廣州市場上中高檔服務式公寓數量并不多,約有3500-3800套。但是準備上市的貨量或正在開建的“公寓”數量已超過4000套,而且還有增多的趨勢。

  廣州市的城市地位與

房地產市場的旺盛需求催生了“商品公寓”,但該類物業卻沒有“應得的社會地位”,尤其是在房產證上沒有明確定義,而且各種類別的土地性質有大不相同的使用年限,這就極有可能隱藏著買賣雙方的產權糾紛。

  在廣州,不同的土地性質有不同的出讓價格。按現行的基準地價,住宅用地最低,為820元/平方米,寫字樓用地1280元/平方米,商業用地價格最高,達1800元/平方米。住宅用地與商業用地之間的差價近1000元/平方米。

  有關人士介紹,這主要是考慮到住宅的買家是以自主為主,所以在核定基準地價時,該類物業的土地出讓價格定得比較低。寫字樓與商業物業均為經營性物業,按其回報率的高低,再結合廣州市的產業政策等因素,土地出讓價格會依次上調。

  這就產生了另一大矛盾。假如開發商以住宅用地建設商品公寓出售,由于“公寓”實際上是純經營性物業,政府無疑少收了土地出讓金,該部分的土地收益等于落入開發商手中。“商品公寓”本身就不是自住類物業,其買家基本上是為了投資收取租金回報。若稅收部門對該類物業按普通出租房征稅,同樣也是稅務部門少收了部分國家應得的營業稅額卻肥了買家。

  (金陵/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